文章解析

西
tài
gōng
èr
shǒu
èr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3
sān
shí
nián
qián
xiōng
chí
dōng
西
jīn
chóng
lái
bái
shǒu
xún
chén
dōu

译文

三十多年前父亲兄长带我来到这里,带领着我看遍此处风景。今天故地重游而头发早已花白,想寻找往事踪迹却只有一片迷离。

逐句剖析

"三十年前此路":三十多年前父亲兄长带我来到这里,

# 三十年前此路:自注:张本作地。

"父兄持我东西":带领着我看遍此处风景。

# 持:携带。

"今日重来白首":今天故地重游而头发早已花白,

"欲寻陈迹都迷":想寻找往事踪迹却只有一片迷离。

# 陈迹:以前的踪迹。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其二)》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六言绝句。这首诗是王安石重游西太一宫时即兴吟成,题写在墙上的作品。诗中通过回忆三十年前与父兄同游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往昔岁月的眷恋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是北宋王安石所写。熙宁元年(1068),王安石奉宋神宗之召入汴京准备变法,重游西太一宫。景祐三年(1036)他十六岁时曾随父初游此地。在这三十二年间,他经历了诸多变故,父亲早逝,母亲离世,家庭发生变化,且国事难为,自己事业也未取得显著成绩。触景生情,他写下此诗以抒发内心复杂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六言绝句,也是一首怀古诗。诗歌通过回忆三十年前与父兄同游西太一宫的往事,与今日白首重游却难寻旧迹的现实形成对比,表达了对往昔亲情的眷恋以及对时光流逝、人生变迁的感怀。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诗中通过对旧地重游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眷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对比:“三十年前此路,父兄持我东西”描绘三十年前年少时与父兄同游的情景,充满温馨与欢乐;“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则写如今自己白发苍苍,旧迹难寻。通过今昔对比,突出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强化了诗人的伤感与感慨。

3. 分段赏析

诗的前两句“三十年前此路,父兄持我东西”,把我们带回到三十年前的时光。这里的“三十年前”是一个时间节点,将诗人的记忆拉回到遥远的过去。当时诗人年纪尚小,父亲和哥哥牵着他的手,在西太一宫的道路上来回游玩,“持我东西”生动地描绘出父兄对他的呵护与陪伴,那是一段充满温馨与欢乐的时光。这种描写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年,在父兄的带领下,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后两句“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则将视角拉回到现实。“今日重来”,诗人再次来到西太一宫,然而此时的他已经白发苍苍,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白首”一词,不仅写出了诗人外貌的变化,更暗示了时光的无情流逝。“欲寻陈迹都迷”,诗人想要寻找当年与父兄同游时留下的痕迹,却发现一切都已模糊不清。这里的“迷”字,既指找不到过去的痕迹,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失落。曾经的欢乐场景已不复存在,父亲早已离世,哥哥也不在身边,那种物是人非的感觉涌上心头,让诗人倍感伤感。整首诗通过今昔对比,从初游时的欢乐温馨到重游时的迷茫失落,深刻地表现了人事的变迁、家庭的变化以及个人心情的巨大转变。语言简洁质朴,却蕴含着无尽的情感,言浅意深,言有尽而情无极,让读者在品味诗句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时光的无情和人生的沧桑。

4. 作品点评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其二)》是北宋王安石的六言绝句。此诗是王安石重游西太一宫时即兴题写。诗中回忆三十年前父兄相伴同游的情景,如今自己白首重来,欲寻旧迹却已迷茫。写作上采用今昔对比,以质朴的叙述传达情感。短短四句,将时光流逝、家庭变故、人生感慨融于其中。此诗不事雕琢,却以真挚动人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打动读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元祐间,东坡奉祠西太一宫,见公(荆公)久作,注目久之,曰“此老野狐精也。遂次其韵。”

宋蔡绦《西清诗话》

# 杨柳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荆公《题西太一宫》六言首篇也。今临川刻本以“杨柳”为“柳叶”,其意欲与荷花为切对,而语句遂不佳。此犹未足问,至改“三十六陂春水”为“三十六宫烟水”,则极可笑。公本意以在京华中,故想见江南景物,何预于宫禁哉?不学者妄意涂窜,殊为害也。彼盖以太一宫为禁廷离宫尔。

宋洪迈《容斋随笔》

# 绝代消魂,荆公当以此二首压卷。

清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戴复古《水调歌头·题李季允侍郎鄂州吞云楼》

下一篇:宋·谢懋《霜天晓角·桂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