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ái
chūn
·
·
fāng
cǎo

朝代:宋作者:李甲浏览量:3
fāng
cǎo
biàn
nán
nuǎn
luàn
hóng
zhī
rén
chūn
chóu
yíng
yíng
shí
cuì
gòng
xié
shǎng
fèng
chéng
hán
shí
dào
jīn
lái
hǎi
jiǎo
féng
chūn
tiān
wéi
chóu
xuán
shì
hái
zhī
lèi
àn
shì
yòu
tōu
màn
zhù
biàn
wēi
lán
jǐn
huáng
hūn
zhǐ
shì
yún
níng
pàn
ér
jīn
pàn
liǎo
wàng
zěn
shēng
biàn
便
wàng
yòu
hái
wèn
lín
hóng
鸿
shì
chóng
xún
xiāo

译文

春草长满了,南面的大路郁郁葱葱,欣欣向荣。暖风中花瓣乱舞,飞絮濛濛,也仿佛理解人的心情、满怀愁苦,倦怠慵容。回忆起那可人的伴侣,娇娆美丽,笑靥盈盈,我们曾携手共沐春风、来到京师的郊野寒食节里,尽兴地游乐娱情,终日里笑语欢声。可到了如今,却来到这天涯海角,再次感受到和煦的春风,可偏偏又孤苦伶仃。愁情刚刚散去,一会儿又如密网般罩住心胸;溢出的眼泪刚刚偷着擦去,却不知不觉再次溢涌。我焦躁不安的站着、在高楼的栏杆上到处倚凭,过尽了整个黄昏,所见到的也只是、暮云合在一起,天边一片昏瞑。为了她我宁可舍弃一生,如今已经下了决心,但要忘记她,这辈子却万万不能。我还要痴情地询问鱼雁,试探着询问她的信息和行踪。

逐句剖析

"芳草碧色":春草长满了,

# 芳草碧色:语出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写春日离别时的景色。

"萋萋遍南陌":南面的大路郁郁葱葱,欣欣向荣。

# 陌:田间小路。南北方向的叫“阡”,东西方向的叫“陌”。,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

"暖絮乱红":暖风中花瓣乱舞,飞絮濛濛,

# 乱红:飘落的花瓣。

"也知人、":也仿佛理解人的心情、

"春愁无力":满怀愁苦,倦怠慵容。

"忆得盈盈拾翠侣":回忆起那可人的伴侣,娇娆美丽,笑靥盈盈,

# 盈盈拾翠侣:体态丰盈、步履轻盈的踏青拾翠的伴侣。盈盈:指年轻女子风姿绰约。拾翠侣:语本曹植《洛神赋》,此指巧遇同游的年轻歌女。

"共携赏、":我们曾携手共沐春风、

"凤城寒食":来到京师的郊野寒食节里,尽兴地游乐娱情,终日里笑语欢声。

# 寒食:指寒食节。,凤城:此指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

"到今来":可到了如今,

"海角逢春":却来到这天涯海角,再次感受到和煦的春风,

"天涯为客":可偏偏又孤苦伶仃。

"愁旋释":愁情刚刚散去,

# 旋:很快,随即。

"还似织":一会儿又如密网般罩住心胸;

"泪暗拭":溢出的眼泪刚刚偷着擦去,

"又偷滴":却不知不觉再次溢涌。

"谩伫立、":我焦躁不安的站着、

# 谩:空自地,白白地。

"遍倚危阑":在高楼的栏杆上到处倚凭,

"尽黄昏":过尽了整个黄昏,

"也只是、":所见到的也只是、

"暮云凝碧":暮云合在一起,天边一片昏瞑。

# 暮云凝碧:化用江淹《拟休上人怨别》“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句意。写黄昏日暮佳人不见。

"拼则而今已拼了":为了她我宁可舍弃一生,如今已经下了决心,

# 拼:割舍。

"忘则怎生便忘得":但要忘记她,这辈子却万万不能。

# 怎生:怎么能。

"又还问鳞鸿":我还要痴情地询问鱼雁,

# 鳞鸿:即鱼、雁,古有鱼雁传书的故事,常用来代指书信的使者。

"试重寻消息":试探着询问她的信息和行踪。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帝台春・芳草碧色》是宋代李甲所作的一首伤春词。全词借景抒情,上片由眼前碧草、暖絮、乱红的暮春之景,引出对往昔寒食节与佳人于凤城携手赏春的回忆,今昔对比,凸显如今天涯为客的孤寂;下片直抒胸臆,层层渲染相思之情,“拚则而今已拚了,忘则怎生便忘得”一句,以直白而深刻的语言,将内心欲忘不能、欲罢不忍的矛盾展现得淋漓尽致。生动细腻地描绘出游子的伤春怀人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帝台春・芳草碧色》是宋代李甲创作的一首词,也是一首行旅词。全词通过今昔情境交织,生动展现天涯游子面对春光,生发的追悔、失落与怅惘之情,词意浅白却蕴含深远,将复杂的情思寄于字里行间,耐人寻味。

2. 写作手法

起兴:“芳草碧色,萋萋遍南陌”以芳草遍野的春景起兴,引出词人心中的离情别绪,茂盛的春草与词人无边无涯的离恨相契合,为全词奠定了感伤的基调。借景抒情:“芳草碧色,萋萋遍南陌。暖絮乱红,也知人、春愁无力”,通过描写芳草、暖絮、乱红等暮春之景,抒发了词人内心的春愁离恨。拟人:“暖絮乱红,也知人、春愁无力”,赋予暖絮、乱红以人的情感,说它们似乎也懂得人的春愁,在悠然飘落中带着“无力”的轻愁,将景物人格化,更生动地烘托出词人的愁苦之情。对比:“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到今来,海角逢春,天涯为客”,将当年与佳人在汴京共度寒食节的欢聚场景,与如今自己在天涯海角漂泊的孤独处境进行对比,突出了时光变迁、物是人非的伤感,强化了词人的离愁别恨。直抒胸臆:“拚则而今已拚了,忘则怎生便忘得”,直接表达了词人想要拼命割舍却又无法忘怀的矛盾痛苦心情,将内心的情感直接抒发出来,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对仗:“拚则而今已拚了,忘则怎生便忘得”两句,对仗工整,以通俗直白的语言,道尽内心深处的深情。词人虽竭力想要割舍过往,却终究难以忘怀,在这份矛盾与挣扎之中,只能寄希望于鱼雁传书,试图探寻对方的消息,将相思之情推向高潮。

3. 分段赏析

上片起笔以“芳草碧色,萋萋遍南陌”勾勒出一幅春意浓郁的图景,借芳草喻离情,巧妙化用李煜“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之意,将春草的无边无际与心中的离情苦恨相勾连。“暖絮乱红,也知人、春愁无力”更是别出心裁,突破传统落花柳絮撩人愁思的窠臼,赋予花絮以人的情感,以“无力”描摹其飘落之态,尽显人花同悲的神韵,将词人无处排遣的春愁展现得淋漓尽致。“忆得”几句转入回忆,“盈盈拾翠侣”描绘出女子春日嬉游的美好风姿,“凤城寒食”则勾勒出汴京寒食节四野如市、游人罗列杯盘、歌女舞遍园亭的热闹场景。昔日与佳人携手共赏春色的欢娱,与如今“海角逢春,天涯为客”的孤寂形成强烈对比,瞬间将词人从美好的回忆拉回孤独惆怅的现实,倍增物是人非之叹。下片“愁旋释,还似织。泪暗拭,又偷滴”以四个紧凑的三字句开篇,如急雨骤落,似珠玉相击,将词人愁绪反复、泪落难禁的情状刻画得细腻入微,情感浓度远超“剪不断,理还乱”的喟叹。“谩伫立、倚遍危阑,尽黄昏,也只是、暮云凝碧”,通过“谩”字点出词人空自凝望的徒劳,直至黄昏,映入眼帘的唯有凝碧暮云,佳人踪迹全无,进一步渲染出孤独凄凉的氛围。“拚则而今已拚了,忘则怎生便忘得”对仗工整,以浅白如话的语言,深刻揭示出词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虽已竭力割舍,却难以忘怀。这种理智与情感的激烈交锋,将放弃与追求、希望与失望交织的复杂心绪展现得淋漓尽致。词末“又还问鳞鸿,试重寻消息”,在难以释怀之际,词人将最后的希望寄托于鱼雁传书,试图探寻佳人音讯,足见其对往昔情感的执着与忠贞,整首词情感抒发细腻婉转,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全词紧扣“春愁”主题,将写景、叙事、抒情巧妙融合,笔触细腻逼真,字里行间流淌着哀婉情致。在用词上,既有庄重典雅之态,又不乏谐婉灵动之韵,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其中,四个精炼自然的三字句,节奏明快,意蕴悠长,堪称神来之笔,为全词增色不少。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论情致则宛若游丝,论笔力则劲如屈铁。

现代俞陛云《五代词选释》

# 词意极浅,正未许浅人解得。

现代潘游龙《古今诗余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曾几《榴花》

下一篇:宋·朱淑真《秋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