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ào

朝代:宋作者:高斯得浏览量:2
láo
qiān
dào
jiǒng
ruò
hóng
jiǔ
chūn
huí
chén
yuán
lín
zhí
xiū
xiá
xié
liáng
zhī
cán
méi
xiè
zhòng
huì
chū
liǔ
jiāng
zhū
yùn
qiǎo
xiāng
chì
liú
bēi
róng
yǎng
chán
yuán
ěr
jīng
shān
miǎo
zài
shù
shí
liáng
chén
wéi
bāng
suì
xuān
chéng
guī
zhí
shì
zhōu
yǒu
shì

译文

被繁杂的公务逼迫着奔走在仕途上,困顿得如同被粗绳紧紧捆绑。春光重回大地却仍在尘俗中忙碌,连园林的踪迹都不曾有过。直到这休假的闲暇时刻,才得以和知心好友一同游乐。残存的梅花已在百花中凋零,初生的柳条从枯槁的枝上抽出嫩芽。四季流转巧妙地相互更替,放眼望去,不禁为万物的盛衰而悲叹。低头看那流水泛起的泡沫,侧耳倾听,更添几分惊忧叹息。故乡远在何处,渺茫难寻,曾在溪中漱石的美好时光早已逝去。在这地方为官已近一年,宣城啊,是否可以回归了。手持斧柄时不要旁顾分心,这州里有通达之士可以作为榜样。

逐句剖析

"劳牵迫吏道":被繁杂的公务逼迫着奔走在仕途上,

"窘若洪縻拘":困顿得如同被粗绳紧紧捆绑。

"九春回尘土":春光重回大地却仍在尘俗中忙碌,

"一迹园林无":连园林的踪迹都不曾有过。

"直此休沐暇":直到这休假的闲暇时刻,

"偕我良知娱":才得以和知心好友一同游乐。

"残梅谢众卉":残存的梅花已在百花中凋零,

"初柳荑僵株":初生的柳条从枯槁的枝上抽出嫩芽。

"四运巧相斥":四季流转巧妙地相互更替,

"流目悲荣枯":放眼望去,不禁为万物的盛衰而悲叹。

"俯仰潺湲沫":低头看那流水泛起的泡沫,

"恻耳弥惊吁":侧耳倾听,更添几分惊忧叹息。

"故山渺何在":故乡远在何处,渺茫难寻,

"漱石良辰徂":曾在溪中漱石的美好时光早已逝去。

"为邦岁已期":在这地方为官已近一年,

"宣城可归与":宣城啊,是否可以回归了。

"执柯勿睨视":手持斧柄时不要旁顾分心,

"州有达士模":这州里有通达之士可以作为榜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吏道》是宋代高斯得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歌开篇直白道出诗人被繁杂公务纠缠的窘迫与压抑,如同被巨索捆绑,深感身心困顿。在美好的春日里,他却无暇踏足园林,唯有趁休假时分才能暂得欢愉。诗中借残梅凋零、新柳初生的自然景象,抒发了对时光流转、万物荣枯的深切感慨。俯视流水,更添岁月流逝之惊心。故山渺远,归期难至,诗人计算着为官年限,不禁生出辞官归隐宣城的强烈愿望。结尾虽提及效法本州贤达,却更反衬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生动展现了一位宋代文人士大夫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田园生活的深切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开篇“劳牵迫吏道,僒若洪縻拘”,以“洪縻(粗大的绳索)”为喻,形象写出诗人被官场事务束缚的困顿,奠定了压抑的基调,流露出对吏务缠身的厌倦。“九春回尘土,一迹园林无”点明时节为春季,却因公务繁忙,连园林的踪迹都难以寻觅,进一步反衬出官场生活的枯燥。“直此休沐暇,偕我良知娱”转入休沐场景,难得的闲暇时光里,诗人与知己同游散心,情绪稍缓,为下文写景做铺垫。“残梅谢众卉,初柳荑僵株”细致描绘春日景物:梅花已谢,柳树刚抽出嫩芽,通过残梅的“谢”与初柳的“荑”,展现自然的荣枯变化,暗含时光流转之感。“四运巧相斥,流目悲荣枯”由景物触发感慨,四季更迭中万物盛衰交替,诗人看在眼里,不禁为这种荣枯变化而悲叹,将自然现象与内心感触相连。“俯仰潺湲沫,恻耳弥惊吁”写诗人低头看流水泡沫,侧耳听水声,更添惊忧之情,流水的易逝似在呼应时光的匆匆。“故山渺何在,漱石良辰徂”直抒胸臆,抒发对故乡的思念,昔日在故乡漱石赏景的美好时光已一去不返,思乡之情中带着怅惘。“为邦岁已期,宣城可归与”点明任官已近一年,流露出对宣城的归属感和归乡的渴望,却又似有牵绊,尽显矛盾。结尾“执柯勿睨视,州有达士模”以“执柯”比喻履职,提醒自己要专注于公务,而当地有通达之士可为楷模,在失意中仍存一份坚守,使情感不至于过度消沉,余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初入庐山三首(其一)》

下一篇:宋·姜特立《竹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