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怕愁时断":美梦就怕被愁苦惊醒,
# 愁:愁苦。
"春从醉里回":春光从沉醉中悄悄来到。
# 醉:沉醉。,春:春天的景色。
"凄凉怀抱向谁开":愁苦的心情向谁诉说。
# 向谁开:向谁诉说。
"些子清明时候、被莺催":正是清明时节黄莺唱着催春速归的歌。
# 些子:唐宋俗语,少许,一点点。
"柳外都成絮":柳树上白絮漾漾,
"栏边半是苔":栏杆边青苔繁茂。
# 苔:青苔。
"多情帘燕独徘徊":帘间多情的燕子飞来飞去。
"依旧满身花雨、又归来":依旧满身花雨回到旧日的窝巢。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借写景以抒春愁。通过描绘春日景象抒发了离愁与相思之情,展现词人深藏的愁绪与人生感慨。
2. 写作手法
开门见山:“梦怕愁时断”开篇开门见山毫无铺垫,直接点出“愁”字,述说愁苦。“春从醉里回”,则点出了主人公用以逃避“愁”的两种主要方式:“梦”与“醉”。词人一落笔就将主人公深重的愁绪、逃避愁苦的状态以及所处的季节直接呈现给读者。情景交融:词人通过一组令人黯然销魂的景物镜头:“多情帘燕”、柳絮纷飞,写久别盼归之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直抒胸臆:“梦怕愁时断”直接用“怕”这个表达强烈主观情绪的动词,坦露了主人公对梦醒后的复来心理,点出相思之苦。“凄凉怀抱向谁开?”用一个强烈的、带有自问性质的情感宣泄句,直接点明自己的怀抱是“凄凉”的,发出了无人可以倾诉、无人理解的痛苦诘问。“向谁开”三个字,直接表达其极度的孤独感和苦闷无处排解的绝望。这种直接的呼告式抒情,更容易引发读者对主人公处境的深切同情和情感共鸣。
3. 分段赏析
上片写离情相思。起句“梦怕愁时断,春从醉里回”开门见山,以“愁”字奠定情感基调。“梦”与“愁”相牵,暗示词人唯有在梦境中暂避现实之愁,却又怕愁绪剪断梦境,徒留空茫;“春从醉里回”则以“醉”为媒介,将春天的回归与醉后清醒相勾连,暗指词人借酒消愁、浑噩度日,唯有在醉意中才得见春景复苏,实则是对现实中春景难慰愁怀的曲折表达。次句“凄凉怀抱向谁开”直抒胸臆,以设问凸显内心孤独——满腹凄凉无人可诉,纵有春景烂漫,亦难抵心灵荒芜。这一句暗示愁闷难解的原因在于怀人。结句“些子清明时候、被莺催”以细节深化时序感:“些子”言清明时光短暂,“被莺催”则赋予莺啼以催促光阴的动态,既写春景易逝,亦暗合词人对年华虚度的焦虑,景语中浸透愁思。下片写久别盼归,借景抒情,让无言的景物说出自己的心声。“柳外都成絮,栏边半是苔”铺陈衰败之景:柳絮纷飞,柳条已老,栏杆边青苔滋生,显见人迹罕至、环境荒疏,与上片“凄凉怀抱”形成呼应,以景物的冷落映射心境的孤寂。“多情帘燕独徘徊”一转,赋予燕子以“多情”特质:帘幕间燕子独自徘徊,似在寻觅旧主,又似与词人相伴。“独”字既写燕子形单,亦暗指词人自身的孤独。“依旧”二字,唤起当年燕子来时的回忆,当年的燕子裹挟着落花细雨归来,当年相聚的人儿却不见踪影。春景年年如是,而词人的愁绪亦如落花般萦绕不去。花雨纷飞的动态与“独徘徊”的静态相衬,愈显其内心的孤寂与无奈,景语作情语,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不仅语言清丽优美,意境深远,而且在结构上巧妙安排,情景交融,真挚动人,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词有尽而意不尽,充分体现了宋词的艺术魅力。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内心世界的细腻与复杂。
# 整个词,言情体物,穷极工巧,层次丰富,颇有韵致,而又含蓄,写恋情,又无艳词丽语,是一篇完整而又统一的艺术佳作。王灼在《碧鸡漫志》一书中又说:“田不伐才思与雅言抗行,不闻有侧艳。”评价颇为精当。
不详中华诗词学会理事贺新辉《全宋词鉴赏辞典》
上一篇:宋·汪卓《念奴娇·相逢草草》
下一篇:宋·舒岳祥《老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