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bǎi
shǒu
sān
shí

朝代:宋作者:释智愚浏览量:3
luò
yīn
guǒ
chū
rén
xīn
tiě
guān
mèi
yīn
guǒ
tuō
dǐng
shàng
hàn
xià
yǒu

译文

如果认为行为可以不受到因果规律的制约,就会导致像那只野狐一样的后果。人心即便是像铁一样坚硬固执,但是国家的法律就如同熔炉一般,终究能将其熔化。不蒙蔽、不误解因果的道理,才能像那个曾经堕为野狐的人一样。头顶上没有常人那样坚固的骨头,下巴上却长着胡须。

逐句剖析

"不落因果":如果认为行为可以不受到因果规律的制约,

"突出野狐":就会导致像那只野狐一样的后果。

"人心似铁":人心即便是像铁一样坚硬固执,

"官法如炉":但是国家的法律就如同熔炉一般,终究能将其熔化。

"不昧因果":不蒙蔽、不误解因果的道理,

"得脱野狐":才能像那个曾经堕为野狐的人一样。

"顶上无骨":头顶上没有常人那样坚固的骨头,

# 顶:原校:一作项。

"颔下有须":下巴上却长着胡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颂古一百首(其三十一)》是宋代禅僧释智愚创作的禅宗偈诗。此诗以“野狐禅”公案为内核,通过矛盾修辞与机锋语言,演绎禅宗“不落两边”的悟道境界。前四句“不落因果,突出野狐。人心似铁,官法如炉”直指修行困境:刻意“不落因果”反堕野狐窠臼,而“人心似铁”与“官法如炉”的刚硬对峙,暗喻世俗执念与佛法真谛的冲突。后四句“不昧因果,得脱野狐。顶上无骨,颔下有须”构成辩证反转:“不昧因果”既承认因果法则,又以“不昧”超越执着,方得解脱野狐之相;末句“顶上无骨”与“颔下有须”的矛盾意象,揭示禅宗“平常心是道”的圆融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不落因果,突出野狐”:这两句诗引用了禅宗的一个著名公案“野狐禅”。故事中,一位老人因错答“不落因果”而五百世堕为野狐。这里说“不落因果”导致突出野狐,是在强调对因果的错误认知会引发不良后果,也暗示了人们如果不能正确认识事物的因果关系,就可能陷入像野狐一样的困境,迷失在错误的见解中。“人心似铁,官法如炉”:这两句将人心比作铁,坚硬难化,而官法就像熔炉,能将铁熔化。意味着即使人心固执如铁,也无法抵挡法律的威严和力量。它提醒人们要敬畏因果和法律,不能凭借自己的主观意志肆意妄为,否则必将受到应有的制裁。同时,也可以理解为在因果面前,人心的刚强是无用的,就像在官法的熔炉中,铁也会被熔化一样,强调了因果和法律的不可抗拒性。“不昧因果,得脱野狐”:与前面的“不落因果”相对,“不昧因果”表示对因果关系有清晰、正确的认识。当老人后来改正回答为“不昧因果”时,便得以脱离野狐之身。这体现了正确认识因果的重要性,只有不迷惑于因果,尊重因果规律,才能摆脱困境,获得解脱,也说明了觉悟和正确认知能够让人从错误和苦难中走出来。“顶上无骨,颔下有须”:这两句较为隐晦,可能是用一种形象的方式来描述一种超脱或独特的境界。“顶上无骨”可理解为一种无我、无执着的状态,没有了世俗的固执和我见;“颔下有须”则表示具有一定的外在形象或特征,象征着虽然达到了某种超脱的境界,但仍在世间具有一定的显现和作用,并非完全脱离尘世,而是以一种更为自在、超脱的方式存在于世间,在觉悟的同时也能与世俗生活相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安石《木末》

下一篇:宋·贺铸《杵声齐·砧面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