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āo
jūn
yuàn
·
·
mài
huā
rén

朝代:宋作者:止禅师浏览量:3
dàn
tiāo
chūn
suī
xiǎo
bái
bái
hóng
hóng
dōu
hǎo
mài
guò
xiàng
dōng
jiā
xiàng
西
jiā
lián
wài
shēng
shēng
jiào
lián
huán
bào
wèn
dào
mǎi
méi
huā
mǎi
táo
huā

译文

担子虽小却挑着无限风光,白白红红的花朵,每样花都很好。卖花人每日穿街过巷,巷东家,巷西家四处吆喝。帘外一声声高叫,帘内丫鬟进去禀报。询问着女主人:买梅花,还是买桃花好?

逐句剖析

"担子挑春虽小":担子虽小却挑着无限风光,

# 春:指春花。

"白白红红都好":白白红红的花朵,每样花都很好。

"卖过巷东家":卖花人每日穿街过巷,巷东家,

"巷西家":巷西家四处吆喝。

"帘外一声声叫":帘外一声声高叫,

"帘里鸦鬟入报":帘内丫鬟进去禀报。

# 鸦鬟:丫环。

"问道买梅花":询问着女主人:买梅花,

"买桃花":还是买桃花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昭君怨・卖花人》是宋末元初词人蒋捷的作品。词作通过对卖花人日常情景的刻画,呈现出蒋捷早期创作的风格特点。蒋捷出身于江南望族宜兴蒋氏,南宋覆灭后,他隐居于竹山,坚决不仕元朝,此后词风转变,多抒发亡国之痛与漂泊愁绪。这首《昭君怨・卖花人》既体现了他少年时对市井生活的敏锐洞察,也为其后期创作风格的转变埋下了伏笔。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蒋捷少年时正值南宋灭亡前,出身宜兴望族的他生活优渥,时常接触市井百态。《昭君怨・卖花人》作为其早期创作,运用白描手法,生动记录了市井中卖花人的日常情景。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市井生活词。上片以“担子挑春虽小”起笔,写卖花人担着象征春天的花儿走街串巷,“卖过巷东家,巷西家”展现其叫卖场景;下片写丫鬟听到叫卖声询问小姐买花,以“买梅花?买桃花?”的问句收尾,描绘了市井卖花日常,留下回味空间。

2. 写作手法

反问:词末以“买梅花?买桃花?”简短发问,表面是丫鬟报花名的寻常问询。不直言主人家会选何花,借这一疑问,让读者不自觉代入抉择,反向凸显春日繁花诱人、卖花情境鲜活,以未答之问,拓宽词作意境,把买花盼春的细腻心绪,借看似简单的反问,渲染得愈发悠长耐品。

3. 分段赏析

上片起笔“担子挑春虽小”,寥寥数字,便赋予花担以独特的诗意。花担虽小巧,却似挑起了一整个春天的蓬勃生机。笔锋随即一转,不直绘春光,而是聚焦担中的花儿。那白白红红的花朵,恰似春天具象化的符号,每一朵都绽露着春的绚烂。“卖过巷东家,巷西家”,看似重复的表述,实则巧妙勾勒出卖花人穿梭街巷的情景。透过文字,仿佛能听见那熟悉而悠长的叫卖声,在曲折幽深的老巷中悠悠回荡,萦绕心间。下片顺承上文,卖花人的叫卖声穿透帘子传入屋内,被帘里的丫鬟敏锐捕捉。丫鬟急忙向小姐禀报,一句“买梅花?买桃花?”,简短却充满韵味。春雨初霁的清晨,俏丽的丫鬟倚窗静候这声声吆喝,她急切回报的,又何止是卖花人已至门外?更是那众人翘首以盼的春天。词作以这简单的问句收束,既让人忆起担中色彩缤纷的花朵,又引得读者不禁猜测:主人家究竟会选高洁的梅花,还是娇艳的桃花?答案未揭,词已戛然而止,却留下一抹悠长的回味,令人沉醉。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作篇幅短小,却宛如一幅灵动的生活画卷。春雨初歇的清晨,卖花郎挑着一担红红白白的鲜花,那担子仿佛承载着整个春天的绚烂,于街巷间缓缓穿行。他悠长的叫卖声,在幽深的小巷中悠悠回荡,似一首轻快的晨曲。镜头随之切换,画面中出现一位俏丽活泼的丫鬟。她听闻叫卖,赶忙来到主人身旁,急切问道:“要梅花还是桃花?”话音刚落,仿佛舞台大幕骤然落下,故事戛然而止。这幕情景剧里,人物鲜活,有卖花郎、丫鬟;声音悦耳,那叫卖声余韵悠长;色彩明艳,红红白白的花朵绚烂夺目;对话简短,却充满生活情趣,令人过目难忘。全词以质朴平实的生活语言,勾勒出生活中寻常却生动真实的一幕,独具韵味,于平淡中尽显生活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子益《偈颂七十六首(其四十七)》

下一篇:宋·胡仲弓《晓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