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面无寒":春风吹在脸上不觉得寒冷,
"沾衣不湿":细雨飘落沾湿衣衫却不浸透,
"岂不快哉":这般光景岂不快活。
"正杏花雨嫩":正值杏花初绽的雨季,
"红飞香砌":花瓣如红雪飘落在香阶上,
# 香砌:堆满落花的台阶。
"柳枝风软":柳条在微风中轻柔摇曳,
"绿映芳台":嫩绿的枝叶映衬着华美的亭台。
"燕似谈禅":燕子呢喃仿佛在谈论禅理,
# 谈禅:讨论佛经教义。
"莺如演史":黄莺啼鸣好似在讲述历史,
# 演史:演绎历史故事。
"犹有海棠连夜开":还有海棠花一夜之间竞相绽放。
"清明也":清明时节到了,
"尚阴晴莫准":天气却阴晴不定,
# 莫准:未定,不一定。
"蜂蝶休猜":蜂蝶也别急着猜测天气变化。
"朝来":清晨时分。
"应问苍苔":庭院里的青苔该被问询了。
"甚几日都成锦绣堆":为何短短几日,满地落花已堆积如锦绣。
# 锦绣:色彩鲜艳,质地精美的丝织品,比喻事物的美好。,甚:为何,为什么。
"念四方宾友":想到漂泊四方的友人,
"不堪渭树":如同王维笔下“渭城朝雨浥轻尘”中的柳色般令人牵挂,
# 渭树:生长在渭水边的树。典出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一年春事":一年的春光,
"已属庭槐":此刻已随着庭院槐树的绿荫悄然流逝。
# 庭槐:庭中生长的槐树,喻光阴飞转,人生易老。此处化用白居易《庭槐》诗。
"宿酒难醒":昨夜宿醉未醒,
# 宿酒:隔夜的酒。
"多情易老":多情之人最怕年华老去,
"争奈传杯不放杯":可酒杯在手又怎能放下。
# 传杯:宴饮中传递酒杯劝酒。
"如何好":这光景该如何排遣,
"看秋千戏剧":且看那秋千架上嬉戏的孩童,
# 戏剧:此处指儿戏、玩笑。
"蹴鞠恢谐":蹴鞠场中热闹的欢笑吧。
# 恢谐:幽默滑稽,惹人发笑。,蹴鞠:我国古代的一种足球运动。用以练武、娱乐、健身。传说始于黄帝,初以练武士。
1.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全词将景物描写与作者的情感抒发紧密结合。上片通过描写清明时节的美好景色,表达出内心的喜悦与惬意;下片由景及人,因落花满地引发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又在宴饮、游乐中体现出对生活的热爱,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浑然一体。用典:词中多处用典,“不堪渭树,”用杜甫《春日忆李白》“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得诗句,杜甫与李白在长安相遇后结下深厚友谊,二人分别后,杜甫作此诗表达对李白的思念。葛长庚词中仅取“渭树”二字(即“渭北春天树”的缩写),以局部代整体,直接代指远方友人,暗含杜甫诗中“两地分隔、彼此思念”的意境。借景抒情:“念四方宾友,不堪渭树”引发对友人离散的感慨,“一年春事,已属庭槐”暗喻春光将尽,借景物变迁抒发年华易老、人生无常的惆怅。景物描写:“杏花雨嫩,红飞香砌;柳枝风软,绿映芳台”通过多层次的景物刻画,构建了鲜明的春日画面,展现自然生机
2. 分段赏析
此词开篇即以“吹面无寒,沾衣不湿,岂不快哉”发议论之语,既点明清明时节温润宜人的节令特点,更以豪迈畅快之调奠定全词感情基调,尽显洒脱不羁。随后笔锋一转,铺陈春日景致,杏花纷扬、红落香阶,柳枝柔拂、绿映芳台,一幅明丽春景跃然纸上。值得称道的是,作者不落伤春窠臼,以独特视角赋予燕莺鲜活意趣,“燕似谈禅,莺如演史”,将诙谐幽默融入庄重笔触,巧妙烘托出友人雅集的欢愉氛围,更以海棠连夜盛放,暗喻此番相聚之难得与珍贵。即便清明时节阴晴不定,词人亦能以乐观心境笑言“蜂蝶休猜”,足见其豁达胸怀。下片聚焦宴饮之乐,兼抒人生感悟,叙事、抒情、写景自然交融。宿酒初醒,见阶前落花成锦,词人不禁感叹春光易逝、人生苦短,流露出对时光匆匆的深沉思索。然其并未沉溺于伤春悲秋,而是以“争奈传杯不放杯”的生动细节,将笔锋拉回宴饮现场。友人不拘礼法、旁若无人举杯畅饮的场景,尽显宾主间无拘无束的亲密,诙谐笔触将宴饮之乐刻画得淋漓尽致。结句“看秋千戏剧,蹴鞠诙谐”,以众人观赏娱乐活动作结,于欢乐和谐之境收束全篇,充分彰显词人对语言的精妙驾驭。
3. 作品点评
全词情感真挚,人性表达完整,艺术价值高。作品以其独特魅力,充分展现出作者坚守高洁品格的高尚思想。
下一篇:宋·陈与义《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