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天清晓":边塞秋晓,霜天无际,
# 清:一作秋。
"望紫塞故垒":冷气袭人,步出帐外,
# 故垒:边塞的旧营垒。,紫塞:长城边塞。,望:一作正。
"寒云衰草":只见晓色中隐约可见的故垒和低压的黄云下那随风摇曳的枯草。
# 寒云:一作黄云。
"汗马嘶风":战马在风中嘶叫,
# 汗马:汗血马,传说产自大宛的一种良马,能日行千里,流的汗颜色如血。一作汉马。
"边鸿翻月":边鸿在月下呜叫,
# 翻:一作叫。
"垄上铁衣寒早":陇山上戍卒身穿铠甲,在早寒中戍守。
# 铁衣:铁甲。,垄:一作陇。
"剑歌骑曲悲壮":将士们唱着悲壮的军歌,
"尽道君恩难报":都说皇恩应报。
# 难:一作须。
"塞垣乐":边塞虽苦,却自有豪情壮志。
"尽双鞬锦带":身披铠甲、衣领鲜亮,
# 尽双鞬锦带:一作尽櫜楗锦领。櫜,袋子;楗,马上盛弓的器具,这里引申为收藏。
"山西年少":三晋大地的少年将士
# 山西:指华山或太行山以西的地区。
"谈笑":我们在从容镇定之间就把边事平定了。
"刁斗静":夜间不必击刁斗以警戒,
# 刁斗:一种铜质军中用具,有柄;白天用来烧饭,夜间击以巡更。
"烽火一把":每夜放炳一炬,
"尝送平安耗":经常送出平安的信息。
# 平安耗:报告平安的消息。古代边境情况紧急时,连举三火,前线无事时只燃一把火,称“平安火”。耗,消息、音信。,尝:一作时。
"圣主忧边":贤明的君主担忧边疆战事或外族侵扰,
# 圣主:此处指宋仁宗赵祯。
"威灵遐布":君主的威望与影响力广泛传播,震慑四方。
# 威灵遐布:一作威怀遐远。
"骄虏尚宽天讨":傲慢的敌人暂时未被上天赋予的征讨之权制裁。
"岁华向晚愁思":年华渐老,暮年将至,愁绪涌上心头。
# 岁华:时光,年华。
"谁念玉关人老":有谁会在意戍边老将的苍老与孤寂。
"太平也":既然天下太平,
"且欢娱":暂且尽情欢乐,
# 且:一作尚。
"不惜金樽频倒":不要吝惜金樽里的美酒,频频畅饮吧。
# 不:一作莫。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边塞词,作者以凝练笔法勾勒边塞秋景与将士生活,豪迈中暗藏苍凉,既彰显戍边报国的壮志豪情,又流露英雄迟暮的深沉喟叹。全词通过雄浑的意境与复杂的情感交织,展现了北宋边塞生活的真实画卷。
2. 分段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描绘北方边塞深秋景象。开篇“霜天秋晓”点明时节,天刚破晓的边塞寒意渐浓。“紫塞故垒,黄云衰草”两组意象并置,既展现边防要塞的苍凉地貌,又通过紫色边塞与黄色荒原的色彩对比,强化视觉冲击。驻守将士的铁甲难御寒意,暗示边地苦寒环境。“汉马嘶风,边鸿叫月”两组动态画面,既表现战马迎风长鸣的昂扬气势,又以孤鸿哀鸣点缀荒原夜月,形成刚柔并济的意境。军中传唱的悲壮乐曲,透露出将士们忠君报国的信念,而“尽”字强调这种集体意志的普遍性。虽然身处苦寒边地,将士们仍以守边为荣,“塞垣乐”三字凝聚着戍边者的豪情。末句聚焦来自华山以西的青年将士,点明这支军队的地域来源与青春活力。下片转向词人复杂心绪。由“谈笑”承接前文,展现将士们苦中作乐的风貌。“刁斗尽”暗示守夜结束,与开篇晨曦呼应。烽火传递平安讯息,既显边防戒备森严,又见局势相对平静。朝廷对边疆采取怀柔政策,虽使将士难展抱负,却也维持着表面安定。“岁华向晚”道出年华老去的无奈,“谁念玉关人老”的设问,流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怅惘。末句以及时行乐的劝酒词作结,在边关暂享太平的表象下,暗含着壮志难酬的深沉感慨。全词在雄浑景象与苍凉心境的交织中,完成对边塞生活的立体呈现。
3. 作品点评
全篇聚焦戍边将士的报国热忱与尚武精神,以慷慨激昂的笔触展现其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词中既暗含对边防疏漏的隐忧,又礼赞太平盛世的豪情;既渴望投身疆场建功立业,又惶惑于久戍边关的虚耗。军旅画卷在铁马冰河的壮阔背景下徐徐展开:写景则色彩明丽、声态毕现,人物形象更是英姿勃发、神采飞扬。词人以流转自如的韵律编织深沉意蕴,在豪迈与苍凉的交织中,既流露着“莫使青春空对月”的进取之志,又暗藏“白发羞沾烽火台”的焦灼。这种渴望戎马报国却忧虑岁月蹉跎的矛盾心境,通过“醉里挑灯看剑”的雄姿与“可怜白发生”的喟叹形成强烈张力,最终在雄奇奔放的词风中,折射出盛唐气象下知识分子特有的家国情怀与人生困境。
# 听喜迁莺竟召还,有渔家傲不须删。归来献寿将军事,须念征人老玉关。
清学者谭莹
上一篇:宋·晏几道《碧牡丹·翠袖疏纨扇》
下一篇:宋·李石《捣练子·红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