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ān
yīng
·
·
shuāng
tiān
qiū
xiǎo

朝代:宋作者:蔡挺浏览量:3
shuāng
tiān
qīng
xiǎo
wàng
sài
lěi
hán
yún
shuāi
cǎo
hàn
fēng
biān
hóng
鸿
fān
yuè
lǒng
shàng
tiě
hán
zǎo
jiàn
bēi
zhuàng
jìn
dào
jūn
ēn
nán
bào
sài
yuán
jìn
shuāng
jiàn
jǐn
dài
shān
西
nián
shào
tán
xiào
diāo
dǒu
jìng
fēng
huǒ
cháng
sòng
píng
ān
hào
shèng
zhǔ
yōu
biān
wēi
líng
xiá
jiāo
shàng
kuān
tiān
tǎo
suì
huá
xiàng
wǎn
chóu
shuí
niàn
guān
rén
lǎo
tài
píng
qiě
huān
jīn
zūn
pín
dào

译文

边塞秋晓,霜天无际,冷气袭人,步出帐外,只见晓色中隐约可见的故垒和低压的黄云下那随风摇曳的枯草。战马在风中嘶叫,边鸿在月下呜叫,陇山上戍卒身穿铠甲,在早寒中戍守。将士们唱着悲壮的军歌,都说皇恩应报。边塞虽苦,却自有豪情壮志。身披铠甲、衣领鲜亮,三晋大地的少年将士我们在从容镇定之间就把边事平定了。夜间不必击刁斗以警戒,每夜放炳一炬,经常送出平安的信息。贤明的君主担忧边疆战事或外族侵扰,君主的威望与影响力广泛传播,震慑四方。傲慢的敌人暂时未被上天赋予的征讨之权制裁。年华渐老,暮年将至,愁绪涌上心头。有谁会在意戍边老将的苍老与孤寂。既然天下太平,暂且尽情欢乐,不要吝惜金樽里的美酒,频频畅饮吧。

逐句剖析

"霜天清晓":边塞秋晓,霜天无际,

# 清:一作秋。

"望紫塞故垒":冷气袭人,步出帐外,

# 故垒:边塞的旧营垒。,紫塞:长城边塞。,望:一作正。

"寒云衰草":只见晓色中隐约可见的故垒和低压的黄云下那随风摇曳的枯草。

# 寒云:一作黄云。

"汗马嘶风":战马在风中嘶叫,

# 汗马:汗血马,传说产自大宛的一种良马,能日行千里,流的汗颜色如血。一作汉马。

"边鸿翻月":边鸿在月下呜叫,

# 翻:一作叫。

"垄上铁衣寒早":陇山上戍卒身穿铠甲,在早寒中戍守。

# 铁衣:铁甲。,垄:一作陇。

"剑歌骑曲悲壮":将士们唱着悲壮的军歌,

"尽道君恩难报":都说皇恩应报。

# 难:一作须。

"塞垣乐":边塞虽苦,却自有豪情壮志。

"尽双鞬锦带":身披铠甲、衣领鲜亮,

# 尽双鞬锦带:一作尽櫜楗锦领。櫜,袋子;楗,马上盛弓的器具,这里引申为收藏。

"山西年少":三晋大地的少年将士

# 山西:指华山或太行山以西的地区。

"谈笑":我们在从容镇定之间就把边事平定了。

"刁斗静":夜间不必击刁斗以警戒,

# 刁斗:一种铜质军中用具,有柄;白天用来烧饭,夜间击以巡更。

"烽火一把":每夜放炳一炬,

"尝送平安耗":经常送出平安的信息。

# 平安耗:报告平安的消息。古代边境情况紧急时,连举三火,前线无事时只燃一把火,称“平安火”。耗,消息、音信。,尝:一作时。

"圣主忧边":贤明的君主担忧边疆战事或外族侵扰,

# 圣主:此处指宋仁宗赵祯。

"威灵遐布":君主的威望与影响力广泛传播,震慑四方。

# 威灵遐布:一作威怀遐远。

"骄虏尚宽天讨":傲慢的敌人暂时未被上天赋予的征讨之权制裁。

"岁华向晚愁思":年华渐老,暮年将至,愁绪涌上心头。

# 岁华:时光,年华。

"谁念玉关人老":有谁会在意戍边老将的苍老与孤寂。

"太平也":既然天下太平,

"且欢娱":暂且尽情欢乐,

# 且:一作尚。

"不惜金樽频倒":不要吝惜金樽里的美酒,频频畅饮吧。

# 不:一作莫。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喜迁莺·霜天秋晓》是宋代词人蔡挺所作的一首词。上片从霜天破晓的塞外景象入手,通过枯草寒星、朔风胡笳等意象勾勒出苍凉的戍边环境,继而转向将士形象,展现他们褪去愁绪后整装待发的昂扬姿态。下片以“乡心”与“战心”的对照为脉络,既写将士们对故土的眷恋,又突出他们共赴沙场的壮志豪情。全词在铁马金戈的雄浑基调中,既有“不须回首”的洒脱气度,又暗含“雁门西去”的征人愁思,刚柔并济地呈现了边关将士的精神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宋仁宗嘉祐年间,蔡挺先后出任庆州(今甘肃庆阳)、渭州(今甘肃平凉)两地行政长官。在庆州任上,他多次成功抵御西夏军队的侵扰,因战功显著受到朝廷重视。后调任渭州时,当地自然条件恶劣,驻防环境异常艰苦,蔡挺仍坚持整饬军务,通过严格训练打造出一支战斗力强悍的边防部队,有效巩固了西北边防。在戍边期间,蔡挺结合军旅生活体验创作了此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边塞词,作者以凝练笔法勾勒边塞秋景与将士生活,豪迈中暗藏苍凉,既彰显戍边报国的壮志豪情,又流露英雄迟暮的深沉喟叹。全词通过雄浑的意境与复杂的情感交织,展现了北宋边塞生活的真实画卷。

2. 分段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描绘北方边塞深秋景象。开篇“霜天秋晓”点明时节,天刚破晓的边塞寒意渐浓。“紫塞故垒,黄云衰草”两组意象并置,既展现边防要塞的苍凉地貌,又通过紫色边塞与黄色荒原的色彩对比,强化视觉冲击。驻守将士的铁甲难御寒意,暗示边地苦寒环境。“汉马嘶风,边鸿叫月”两组动态画面,既表现战马迎风长鸣的昂扬气势,又以孤鸿哀鸣点缀荒原夜月,形成刚柔并济的意境。军中传唱的悲壮乐曲,透露出将士们忠君报国的信念,而“尽”字强调这种集体意志的普遍性。虽然身处苦寒边地,将士们仍以守边为荣,“塞垣乐”三字凝聚着戍边者的豪情。末句聚焦来自华山以西的青年将士,点明这支军队的地域来源与青春活力。下片转向词人复杂心绪。由“谈笑”承接前文,展现将士们苦中作乐的风貌。“刁斗尽”暗示守夜结束,与开篇晨曦呼应。烽火传递平安讯息,既显边防戒备森严,又见局势相对平静。朝廷对边疆采取怀柔政策,虽使将士难展抱负,却也维持着表面安定。“岁华向晚”道出年华老去的无奈,“谁念玉关人老”的设问,流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怅惘。末句以及时行乐的劝酒词作结,在边关暂享太平的表象下,暗含着壮志难酬的深沉感慨。全词在雄浑景象与苍凉心境的交织中,完成对边塞生活的立体呈现。

3. 作品点评

全篇聚焦戍边将士的报国热忱与尚武精神,以慷慨激昂的笔触展现其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词中既暗含对边防疏漏的隐忧,又礼赞太平盛世的豪情;既渴望投身疆场建功立业,又惶惑于久戍边关的虚耗。军旅画卷在铁马冰河的壮阔背景下徐徐展开:写景则色彩明丽、声态毕现,人物形象更是英姿勃发、神采飞扬。词人以流转自如的韵律编织深沉意蕴,在豪迈与苍凉的交织中,既流露着“莫使青春空对月”的进取之志,又暗藏“白发羞沾烽火台”的焦灼。这种渴望戎马报国却忧虑岁月蹉跎的矛盾心境,通过“醉里挑灯看剑”的雄姿与“可怜白发生”的喟叹形成强烈张力,最终在雄奇奔放的词风中,折射出盛唐气象下知识分子特有的家国情怀与人生困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听喜迁莺竟召还,有渔家傲不须删。归来献寿将军事,须念征人老玉关。

清学者谭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晏几道《碧牡丹·翠袖疏纨扇》

下一篇:宋·李石《捣练子·红粉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