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ǒu

朝代:宋作者:张良臣浏览量:3
shuí
jiā
chí
guǎn
jìng
xiāo
xiāo
xié
zhū
mén
gǎn
qiāo
duàn
hǎo
chūn
cáng
zhù
fěn
qiáng
xié
xìng
huā
shāo

译文

不知是谁家的庭院如此静谧,我轻倚朱门又迟疑着不敢叩响。那盎然的春意总也掩藏不住,一抹粉墙下杏花枝俏然探出墙头。

逐句剖析

"谁家池馆静萧萧":不知是谁家的庭院如此静谧,

"斜倚朱门不敢敲":我轻倚朱门又迟疑着不敢叩响。

"一段好春藏不住":那盎然的春意总也掩藏不住,

"粉墙斜露杏花梢":一抹粉墙下杏花枝俏然探出墙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偶题》是宋代诗人张良臣的一首绝句。以白描手法勾勒春日即景,前两句写欲入而止的矜持,后两句写春光难掩的恣意,最终以杏花梢角泄露的春光收束,形成含蓄隽永的审美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代词人

张良臣(?~?),宋代词人。字武子,一字汉卿,号雪窗,祖籍襄邑(今河南雎县)。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淳熙末,官止监左藏库。他笃学好古,多与高雅超逸、志趣不凡之士往来。其善吟咏,工诗,所作清刻高洁,尤长于绝句,语意浑成,格调清新,讲究格律。著有《雪窗小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句:“谁家池馆静萧萧​​”开篇以问句切入,赋予画面流动感。“池馆”点明园林建筑,“静萧萧”三字如隔水听风,既状听觉之幽寂(或解为竹叶摩挲声),又暗示视觉上的空阔疏朗。诗人未直写园内景致,却以声衬静,营造出与世隔绝的空间,为下文“不敢敲”的踌躇埋下伏笔。次句:“斜倚朱门不敢敲”​​视角由全景聚焦至朱门铜环。“斜倚”二字勾勒出诗人慵懒而徘徊的姿态,“不敢”二字陡转,暴露出窥视者身份——或是仕途倦客,或是市井游人,面对森严门第时欲言又止的踟蹰。红漆大门作为阶级符号,与后文素朴粉墙形成对照,暗含对权贵深院的疏离与对民间春色的亲近。​​第三句:“一段好春藏不尽​​”笔锋荡开,从空间叙事转向情感喷发。“藏不尽”三字如长镜头摇移,暗示春意如潮水漫过人工藩篱。诗人以拟人手法赋予春天主动性,园墙的物理阻隔与生命力的自然突破形成戏剧性冲突,为末句的视觉爆发积蓄势能。末句:“粉墙斜露杏花梢​​”结句展现出一幅唯美画卷:白粉墙上斜逸出数枝浅红。杏花作为报春信使,“斜露”二字既写枝条柔韧的特点,又暗含春光狡黠的拟人特质。粉墙的素净与杏花的明艳构成色彩碰撞,而“斜”字的重复使用(第二句“斜倚”、第四句“斜露”),形成视觉韵律,使整幅画面在工整对仗中暗藏流动气韵。

2. 作品点评

这首七言绝句生动描绘春日景致。前两句描写池馆紧闭、四周静谧的景象。后两句聚焦墙头探出的杏花,暗示满园姹紫嫣红的盎然春意。诗作不仅呈现了园中明媚的春光,更通过杏花破墙的细节,展现春天不可阻挡的生机,流露对自然生机的由衷赞美。南宋诗人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就是借用了“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这两句。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陈藻《寓居》

下一篇:宋·张嵲《寓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