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艅艎东下":大船向东驶去,
# 艅艎:大舰名。
"望西江千里":遥望西江千里江面,
# 西江:西来之大江,指长江中上游。
"苍茫烟水":一片苍茫烟水。
# 烟水:江面上雾霭笼罩。
"试问襄州何处是":试着想问,襄州在什么地方呢?
# 襄州:即襄阳,今湖北襄樊市。
"雉堞连云天际":只见城上矮墙与天边云霞相连。
# 雉堞:城上排列如齿状的矮墙,作掩护用。
"叔子残碑":羊祜的残碑,
# 残碑:指羊碑,又称堕泪碑。羊祜在襄阳十载,有惠政。死后,襄阳百姓为之立庙建碑。,叔子:西晋大臣羊祜,字叔子。曾以尚书左仆射都督荆州诸军事,出镇襄阳。
"卧龙陈迹":诸葛亮的遗迹,
# 卧龙:诸葛亮。
"遗恨斜阳里":都只能在斜阳中留存遗恨。
"后来人物":后世的人物之中,
"如君瑰伟能几":能像你这样杰出雄伟的又能有几个呢。
# 瑰伟:同“瑰玮”,奇伟。
"其肯为我来耶":他愿意为我而来吗?
"河阳下士":如同河阳的贤能之士,
# 河阳下士:指晋人潘岳。河阳:地名,在今河南孟县西。
"正自强人意":正是很让人满意。
# 正自:一作差足。
"勿谓时平无事也":不要以为时局太平无事,
"便以言兵为讳":就把谈论军事当作忌讳。
# 言兵为讳:忌讳议论军事。南宋统治集团执行投降政策,禁止朝野议论出师北伐之事。
"眼底山河":眼前的大好山河,
# 山河:一作河山。
"楼头鼓角":城楼上的鼓角之声,
"都是英雄泪":都能引发英雄的热泪。
"功名机会":获取功名的机会,
"要须问暇先备":一定要在安闲之时就做好准备。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送别词。此词写送别时的情景以及对友人才干的肯定还有对友人的叮嘱,表达出对友人的期许以及深沉的爱国情怀。
2. 写作手法
自然环境描写:“艅艎东下,望西江千里,苍茫烟水”描写送别时的江上自然景色,勾勒出江面辽阔水雾迷茫的景象,景象苍茫寥廓,颇有气势。设问:“试问襄州何处是?雉堞连云天际”诗人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展开了对襄阳的描写,将遥远的襄阳近距离展现到了读者眼前。
3. 分段赏析
上片:“艅艎东下,望西江千里,苍茫烟水”三句是描写送别时的江景。“艅艎”指大船,点明友人乘船东行;“西江千里,苍茫烟水”则勾勒出江面辽阔水雾迷茫的景象,写出了送别之地的环境,景象苍茫寥廓,颇有气势。“试问襄州何处是?雉堞连云天际”这二句自问自答,展开了对襄阳的描写,“襄州”即友人要去的京西幕所在地,“雉堞连云天际”以城墙连绵至天边的景象,写出了襄州地势的雄伟,也暗示了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诗人将遥远的襄阳用变焦镜头展现到了读者眼前,距离感因为抒情的需要在一瞬间缩短了。“叔子残碑,卧龙陈迹,遗恨斜阳里”三句是由襄州引发的怀古之情。“叔子”指羊祜,“卧龙”指诸葛亮,词人由当地的历史遗迹联想到两位古代英雄,“遗恨斜阳里”则在夕阳的背景下,点出两位古代英杰理想未竟而终的遗恨,流露出对英雄往事的追怀与感慨。“后来人物,如君瑰伟能几?”两句是对友人才干的肯定。“瑰伟”形容友人杰出不凡,词人感叹像友人这样优秀的人才并不多见,直接表达了对友人的赞赏,并且希望他能以前贤自勉,负重自强,完成历史使命,消除先人的遗恨。下片:“其肯为我来耶,河阳下士,正自强人意”三句是鼓励友人学习古代贤士。“河阳下士”用韩愈《送石处士序》一文成句,是词人对京西南路安抚使上书辟张明之为幕僚一事的评论,褒扬了他礼贤下士的作风,同时词人也希望友人到任后能像古代贤士一样重视人才,这种期许让人感到振奋,也体现了对友人的劝勉。“勿谓时平无事也,便以言兵为讳”两句是提醒友人重视军事。结合历史背景,南宋统治者实行的是投降政策,禁止朝野议论出师北伐的事。词人借此告诫友人不要因为时局看似太平就回避谈论军事,强调了居安思危的重要性,希望他能恪尽职守,加强战备。同时也展现了对当权者放任中原大好河山于不顾,而采取投降政策的严正谴责。“眼底山河,楼头鼓角,都是英雄泪”三句是由眼前景象引发的豪情。眼下辽阔的国土沦丧,城楼鼓角震天,这些都足以让有志之士为之痛苦流涕,也点明了当前危难的局势。“英雄泪”中满含词人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功名机会,要须闲暇先备”两句是对友人的临别劝勉。国家正值多事之秋,正是为国效力,一展抱负、获取功名的好机会,词人指出功名与机会不会凭空而来,需要在平时就做好准备,鼓励友人抓住机遇,为国效力,成就功业。这一而再而三的以国事、功业相勉励,深刻表现出送别之人和被送之人的亲密关系,送人的情意也越发显得真挚和亲切。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语言朴实,亲切自然,与挚友送别的口吻非常契合。虽然这首是送别词,却没有使用寻常的儿女之语,气势慷慨激昂,一派豪气,壮人行色。这首词鲜明地体现出词人的爱国精神和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 词严义正,慷慨激昂。
清陈廷焯《词则·放歌集》
# 叔儗有招山诗集,乐章尤为人所脍炙。予录其送张明之赴京西幕一词尤佳。
清冯金伯《词苑萃编》
# 此词议论纵横,无限感喟,真是压倒古今。魄力不亚辛稼轩,并貌亦与之仿佛。而一二名贵处,直欲驾而上之。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上一篇:宋·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细如尘》
下一篇:宋·曾巩《百花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