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ǎo
shì
jìn
·
·
chūn
chén

朝代:宋作者:朱敦儒浏览量:3
chūn
chén
lóu
wài
liǔ
huáng
shī
湿
fēng
yuē
xiù
lián
xié
tòu
chuāng
shā
hán
měi
rén
yōng
jiǎn
shàng
yuán
dēng
tán
lèi
yáo
què
xiāng
huǒ
wèn
liáo
dōng
xiāo

译文

春雨蒙蒙如细小的尘粒,打湿了楼外金黄的柳丝。帘幕被风斜斜吹起,透过绿纱窗也能感到微微寒意。美人懒懒地剪着上元灯,弹起瑶瑟不禁泪流满面。擎起一炷香求紫姑算卦,想问问有没有亲人的消息。

逐句剖析

"春雨细如尘":春雨蒙蒙如细小的尘粒,

"楼外柳丝黄湿":打湿了楼外金黄的柳丝。

"风约绣帘斜去":帘幕被风斜斜吹起,

# 约:缠裹。

"透窗纱寒碧":透过绿纱窗也能感到微微寒意。

"美人慵剪上元灯":美人懒懒地剪着上元灯,

# 上元: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又名灯节。,慵:描写懒困的状态。

"弹泪倚瑶瑟":弹起瑶瑟不禁泪流满面。

# 瑶瑟:镶玉的华美的瑟。瑟:一种弹拨乐器,其声悲怨。

"却卜紫姑香火":擎起一炷香求紫姑算卦,

# 紫姑:古代传说中的厕神。,卜:一作上。

"问辽东消息":想问问有没有亲人的消息。

# 辽东消息:用神话中丁令威化鹤归来之典。辽东:古郡名,故址今辽宁省东南部,多用来借指遥远的边地,以代亲人之所。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好事近·春雨细如尘》是宋代词人朱敦儒的一首词,该词上片写景,用凄清冷寂之景表达思妇孤独落寞之心。下片写人,以“慵剪”、“弹泪倚瑟”、“卜问吉凶”三个行为动作展示思妇内心的痛苦与不安。整首词词语言清丽含蓄,词风婉约,情感真挚动人,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两宋之交词人,“词俊”

朱敦儒(1081~1159),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希真,号岩壑老人,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洛阳遗民等,洛阳(今属河南)人。早年隐居不仕,绍兴进士,曾任两浙东路提点刑狱。朱敦儒少有词名,获“词俊”之名,早年为“洛中八俊”之一。其词多写隐逸之趣,词风豪放旷逸,清新晓畅;南渡后作品又融入家国之感,慷慨悲歌,风格沉郁苍凉。代表作品有《鹧鸪天·西都作》《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念奴娇·插天翠柳》等。今存词集《樵歌》。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词是朱敦儒早期的作品。彼时北宋尚未经历靖康之变,社会动荡尚未对普通士人命运产生实质性影响。出身小官僚家庭的朱敦儒在洛阳隐居期间,保持着率性超然的生活姿态。这位以才名著称的青年虽享朝野清誉,却屡次推辞举荐入仕的机会,曾两度坚辞学官之职。此时期的他潜心钻研词律声韵,创作了大量风格多样的词章,或清丽婉约,或旷达洒脱,或秾艳不羁,将情感寄托于随心所欲的创作之中。《好事近》这首小令便是在这样的创作心境下问世的。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怨怀人词,作品以春雨、柳丝、帘风等意象勾勒出清寒的早春景象,通过描绘美人无心剪灯、弹泪抚瑟、祈问紫姑等细节,刻画了她在上元节时孤寂怅惘的情态,含蓄地表达了对远行辽东之人的深切思念与盼归无果的哀愁。全词情景交融,将节令风物与人物幽思紧密结合,传递出婉约深挚的离情别绪。

2. 写作手法

比喻:“春雨细如尘”一句,将春雨比作细微的尘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雨绵绵密密、轻倩迷离的特点,不仅细腻地展现了春雨的形态,还为全词奠定了凄迷低黯的情感基调,以景衬情,烘托出闺人内心的愁思。情景交融:“风约绣帘斜去,透窗纱寒碧”展现的室内透过窗纱的寒意之景,皆融入了闺人的主观感受。“寒碧”一词,表面写窗纱色调,实则传递出女子内心的寒冷与感伤,情与景相互交融,借景语巧妙地抒发了情语。​衬托:“美人慵剪上元灯,弹泪倚瑶瑟”,通过描写美人在元宵节这样热闹的节日里,慵懒地无心剪纸做灯,甚至只能倚着瑶瑟弹泪的行为,以节日的欢乐氛围衬托出美人内心的极度悲伤与愁苦,强化了人物的情感表达。

3. 分段赏析

起首两句“春雨细如尘,楼外柳丝黄湿。”写楼外之景,春雨绵绵密密,像尘雾一般,刚刚泛出鹅黄色的柳梢被雨淋湿,更显柔嫩。春雨是细密的,轻盈的,带有一丝迷蒙,用它来映衬怀人的愁思,显得格外生动和真切。“湿”承“雨”来。“黄”字体物入微,又应“春”意,让人联想到嫩柳在如尘细雨下所焕发的生机。接下来,“风约”引出后两句,视角拉回室内。上片状景,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笔笔勾联,丝丝入扣;看似景语,实乃情语,打下了闺中思妇的主观色彩。“如尘”的雨,多少给人以凄迷黯然之感;柳色又新,牵动着对未归人的缕缕情思;阵阵轻寒,更使那碧色的窗纱涂上感伤的色调,其中“寒碧”是以景写情的重笔,女子心中的感受由此得到深刻的展示。下片直接突出了居于画面中心的女主人公,“美人慵剪上元灯,弹泪倚瑶瑟”。上元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民间有吃圆子(汤圆,取阖家团圆之意)、观彩灯、祭紫姑等习俗。点明上元之时,背景就变得更加具体而典型,把人物感情衬托得愈加强烈。“弹泪倚瑶瑟”一句加重悲伤之感,写她欲鼓瑟抒怀却难以控制悲从中来,只得倚瑟弹泪。结尾两句:“却卜紫姑香火,问辽东消息。”前一句承接上文,问卜紫姑乃是元宵习俗,紫姑,相传为唐武则天时寿阳刺史李景之妾,为大妇所嫉,正月十五日夜被害死于厕间,上帝悯之,命为厕神。旧时民间每于元宵夜图画其形以祭,并扶乩卜问祸福。无心剪灯,有意问卜,写出少妇心之所念。就这样,结句全词层层推进之后,以轻淡之笔出之。辽东,古郡名,故址今辽宁省东南部,多用来借指遥远的边地,以代亲人之所。至词的主旨已经明确、完整地表达出来,而字面上终归没有道破。淡语入情,含蓄不尽。这一结语使全词意境浑成,主旨突出,堪称巧妙。

4. 作品点评

《好事近·春雨细如尘》是朱敦儒的一首精巧小词,语言清新自然,情感含蓄深沉。全篇用简单常见的意象勾勒画面,如“春雨细如尘”“柳丝黄湿”,用白描手法点出早春的湿润与清冷。上片写景时,句句有动态,如风掀帘、寒透窗,看似写天气,实则暗藏孤寂氛围。下片转向人物,用“慵翦灯”“弹泪”这些日常动作,把女子心事写得具体可感,最后借民间拜紫姑神的习俗,点出牵挂远人的主题,含蓄却不晦涩。语言平实中见雅致,直白中见哀愁。句式长短错落,自然舒展,全词不堆砌典故,不刻意雕琢,用最朴素的春日景象与生活细节,传递出绵长的思念,以小见大、平中见奇,淡语入情,含蓄不尽。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朱希真“春雨细如尘”一阕,饶有古意。

清词家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蔡戡《南岩》

下一篇:宋·刘仙伦《念奴娇·送张明之赴京西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