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ǎi
sāng
·
·
nián
nián
cái
dào
huā
shí
hòu

朝代:宋作者:佚名浏览量:3
nián
nián
cái
dào
huā
shí
hòu
fēng
chéng
xún
kěn
kāi
qíng
què
xún
huā
shàng
rén
jīn
zhāo
bào
dào
tiān
qíng
huā
chéng
chén
huā
shén
dāng
chū
zuò
chūn

译文

又是一年,正到花开的时候,却是连续下雨十来天。天始终不肯放晴,耽误了陌上的寻花人。好不容易等到今天天放晴了,但是花已凋落变成了尘土。我向花神寄去言语,当初还不如不要开花。

逐句剖析

"年年才到花时候":又是一年,正到花开的时候,

"风雨成旬":却是连续下雨十来天。

# 成旬:一作“经旬”,即连续下雨十来天。

"不肯开晴":天始终不肯放晴,

"误却寻花陌上人":耽误了陌上的寻花人。

"今朝报道天晴也":好不容易等到今天天放晴了,

"花已成尘":但是花已凋落变成了尘土。

"寄语花神":我向花神寄去言语,

"何似当初莫做春":当初还不如不要开花。

# 何似当初莫做春:是说当初还不如不要做春(指开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采桑子·年年才到花时候》是一首作者及创作时间均不详的宋代词作。此词上片描绘每年花开时节,便风雨连绵、久不转晴,致使寻花之人屡屡错过花期的遗憾场景;下片写终于盼来天晴,却发现花儿早已凋零成尘,词人由此寄语花神,表达埋怨之情。全词语言平易质朴,采用铺垫、转折等手法,借花开花谢的自然现象,寓情于景,抒发了词人对时光易逝、美好难留的惋惜,以及对生命无常、自身境遇不顺的无奈与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采桑子·年年才到花时候》是佚名作者有感而作。作者年年痴狂等待春花却终未得见,经历了这样的失望,有感于此而写下此词,其具体经历不详,创作时间和身份也均不明确。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惜春的词,借花时风雨耽误寻花、天晴花已凋谢的景象,写出了词人对时光易逝、美好难留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无常、自然规律难以掌控的无奈与悲凉之情。

2. 写作手法

铺垫:“年年才到花时候,风雨成旬。不肯开晴”,先写每年花开时便风雨连绵且久不转晴,为后文“误却寻花陌上人”做铺垫,突出风雨对寻花的阻碍,让“误却”二字更具份量,使读者更能体会寻花不得的遗憾。转折:过片“今朝报道天晴也”笔锋一转,给人绝路逢生之感,紧接着“花已成尘”又再次转折,从希望瞬间跌入绝望,增强情感冲击力,凸显寻花人懊丧与绝望的情绪。

3. 分段赏析

上片“年年才到花时候,风雨成旬。不肯开晴,误却寻花陌上人”,以“年年”二字起笔,从时间维度上强调风雨对花期的规律性摧残,“才到”与“风雨成旬”形成时间上的紧迫感,仿佛花期刚至便被风雨无情吞噬,“不肯开晴”运用拟人修辞,将天气赋予主观意愿,生动展现出天气对寻花人的刻意刁难,“误却”二字不仅点明寻花未果的结局,更暗含着词人对美好时光被耽误的深深惋惜。下片“今朝报道天晴也,花已成尘”,前句以“今朝”“报道”营造出峰回路转的惊喜氛围,一个“也”字让语气瞬间变得轻快,仿佛能让人看到词人听闻天晴时的雀跃神情,后句“花已成尘”如惊雷般炸响,“尘”字精准地描绘出花瓣凋零殆尽、化为尘土的凄惨景象,将刚刚燃起的希望彻底碾碎,形成强烈的情感冲击;“寄语花神,何似当初莫做春”,词人以近乎痴狂的语气向花神倾诉,“何似”二字饱含着无尽的无奈与怨怼,看似是在埋怨花神创造春天的时机不当,实则是借花神之口抒发自己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将惜春之情升华到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全词语言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字字珠玑,“风雨成旬”中的“成”字凸显风雨持续时间之久,“不肯开晴”中的“不肯”强化天气的顽固不化,“花已成尘”中的“已”字则突出花谢的不可挽回,在结构上采用层层递进、先扬后抑的手法,上片层层铺垫风雨耽误寻花的遗憾,下片先写天晴之喜再写花谢之悲,最后以痴语作结,将词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对美好难留的无奈以及对人生境遇的喟叹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巧妙地通过天气变化和花开花谢的自然现象,隐喻人生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平易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浓郁的情感。

4. 作品点评

该作品笔调凄婉感伤,兴寄婉曲,语言清新流丽,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巧妙抒发了作者对命运的哀怨之情,呈现出柔婉动人的悲剧美,极具艺术感染力与情感表现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姜夔《钓雪亭》

下一篇:宋·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