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iào
xuě
tíng

朝代:宋作者:姜夔浏览量:3
lán
gān
fēng
lěng
xuě
màn
màn
chóu
chàng
rén
diào
gān
竿
shí
yǒu
guān
chuán
qiáo
pàn
guò
bái
ōu
fēi
luò
qián
tān

译文

风雪交加的寒夜,独倚阑干,四顾无人,就连一个钓鱼的人都没有,让人倍感惆怅。偶尔有官船从桥边经过,却也是寂静无声,就连平日争鸣翔集的白鹭,此时也静静地飞,平静地落下。

逐句剖析

"阑干风冷雪漫漫":风雪交加的寒夜,独倚阑干,四顾无人,

# 漫漫:无边无际。

"惆怅无人把钓竿":就连一个钓鱼的人都没有,让人倍感惆怅。

# 把钓竿:指没有钓鱼的人。,无人:一个人也没有。

"时有官船桥畔过":偶尔有官船从桥边经过,却也是寂静无声,

# 过:经过。,时:偶尔。

"白鸥飞去落前滩":就连平日争鸣翔集的白鹭,此时也静静地飞,平静地落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钓雪亭》是南宋诗人姜夔所著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诗人人生后期,当时他已然48岁。钓雪亭坐落于吴江县的“三高祠”近旁,此地名为“雪滩”,受柳宗元《江雪》一诗启迪,故而得名“钓雪亭”。诗的前两句营造出一幅寒江风雪图:诗人行至风雷呼啸、寒意料峭的钓雪亭之上,彼时正值风雪漫天。他独自倚靠栏杆,环顾四周,不见人影,此情此景,极易让人联想起柳宗元那传颂千古的《江雪》。然而,当下却空无一人“把钓竿”,这般寂寥,让诗人心中满是惆怅。后两句画面切换,忙碌于公事的官船不时从桥边匆匆驶过,白鸥在亭前盘旋几圈后,又飞落至前滩。看似有动态的场景,实则让钓雪亭愈发显得清冷孤寂。整首诗巧妙运用反衬手法,借景抒情,将诗人内心深处那冷寂落寞之感抒发得淋漓尽致。诗中意境深邃隽永,蕴含的情感颇为丰富,耐人寻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音乐家

姜夔(1155?~1208),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一生未仕,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客交游,卒于杭州。姜夔精通音律,能自度曲。词喜自创新调,重格律,音节谐美,多为写景咏物及记述客游之作,感时伤事,情调较为低沉。代表作品有《扬州慢》《暗香》《疏影》等。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等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依据《吴江县志》所记,在宋宁宗嘉泰三年(也就是1203年),时任吴江县尉的彭法于县境内的“高祠”旁边修筑了一座亭子。此地名为“雪滩”,彭法受唐柳宗元那首著名的《江雪》一诗启发,便将此亭命名为“钓雪亭”。彼时,姜夔已然年届四十八岁。姜夔所创作的《钓雪亭》这首诗,尽管并未明确标注创作的具体年份,但结合诸多因素综合判断,能够确切知晓这属于他人生后期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描绘了诗人在钓雪亭所见的风雪交加、官船往来、白鸥飞落等景象,营造出冷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落寞之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阑干风冷雪漫漫,惆怅无人把钓竿”借景抒情。首句描绘出风雪交加的寒冷景象,为全诗奠定了凄凉的基调,烘托出诗人的惆怅之情。诗人借“风冷雪漫漫”的景象,抒发了内心的冷寂索寞。反衬:以动衬静,诗中“时有官船桥畔过,白鸥飞去落前滩”运用了反衬手法。官船的忙碌和白鸥的飞落,都是动态的景象,以动景反衬出钓雪亭周围环境的冷寂以及诗人内心的孤寂。

3. 分段赏析

首句:阑干风冷雪漫漫此句开篇勾勒清冷画面,“阑干”点明诗人身处钓雪亭栏杆旁,“风冷”描绘寒风呼啸,“雪漫漫”具象化寒冷,大雪无边飘落,“漫”字既显雪势,又营造旷远寂寥氛围,奠定全诗孤寂基调,为后文抒情伏笔。次句:惆怅无人把钓竿风雪寒夜,诗人独倚阑干张望,寒江无人垂钓,联想到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现实与之反差强烈,“惆怅”油然而生且浓烈,尽显诗人寂寞、失落与期待落空之感,至此融入风雪孤寂之境。第三句:时有官船桥畔过诗锋一转,聚焦桥畔偶尔的官船,“时有”表明不频繁。官船因公事匆匆行,打破寂静却未添生机,反而冷漠刻板,让画面更清冷压抑,既改变静态又强化冷寂,为白鸥出现铺垫,构成动静对比呼应。第四句:白鸥飞去落前滩末句写白鸥在风雪中飞落前滩,其本象征自由灵动,此时飞翔落下却安静,平日群鸟争鸣,此刻独自行动,与官船一样未破冷寂,反使氛围更凄寒,以动衬静,突出诗人内心冷寂落寞,强化以景寄情意图。

4. 作品点评

在这首小诗里,首句所描绘的景物是诗人着重刻画的对象,它构成了全诗的底色与背景。满怀惆怅的诗人、往来行驶的官船、翩然飞落的白鸥,这些人和物在这背景下活动着,同时又反过来为背景渲染出独特的氛围。全诗以首句为重要依托铺陈开来,不过诗人的创作意图并非单纯描绘钓雪亭那寒江风雪的画面,而是借景抒情,将内心深处满溢的冷寂与索寞之情抒发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韩元吉《水调歌头·寄陆务观》

下一篇:宋·佚名《采桑子·年年才到花时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