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深深":百花盛开,茂密深浓。
"一钩罗袜行花阴":踱着轻盈的步子,独自走到花荫处。
# 花阴:为花丛遮蔽而不见日光之处。,一钩:常用于形容新月,此喻美人足。
"行花阴":徘徊于花荫之下。
"闲将柳带":看到长长的柳条,便随手攀折了几枝,
"细结同心":细细编成同心结。
# 同心:即同心阴。用锦带打成的连环回文样结子,为男女相爱的象征。
"日边消息空沉沉":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收到丈夫的来信了。
# 沉沉:形容音信杳无。
"画眉楼上愁登临":在愁苦无奈的时候,只能独自登上闺楼远眺。
# 画眉:描饰过的眉毛。
"愁登临":满心忧愁地登高眺望。
"海棠开后":从海棠花开就开始盼望,
"望到如今":一直盼到现在。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怨词,这首词描绘了女子等待丈夫归来的情景,既展现了她内心的焦急,又抒发了对丈夫深切的思念之情。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下阕“日边消息空沉沉”一句,直接点出期盼的音讯渺茫,道尽等待的失望与无奈;“望到如今”则直白倾诉从海棠花开至当下的漫长等待,将思念的深切、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焦灼全然袒露,无需借助过多景物烘托,以质朴直白的语言直接表达,让等待中的愁苦与执着清晰可感。反复:词中“行花阴”重复出现,并非单纯为了符合格律,而是通过词句的重叠,生动展现出女子在花阴下徘徊往复的状态,强化了她独处时的怅惘与内心的不安;下阕围绕“望”字展开,“愁登临”等相关表述虽未直接重复词句,却以反复的动作与心绪刻画,凸显了女子等待过程中的焦灼与执着,使情感表达更显深沉绵密。首尾呼应:上阕以“花深深”的暮春之景起笔,描写女子徘徊花阴、编织同心结的怅惘情态;下阕以“望到如今”收束,既暗合上阕“花浓柳暗”的时节背景,又将女主人公“愁登临”的心境与上阕独处时的活动相勾连,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3. 分段赏析
上阕通过动作描写来体现独处的惆怅以及对忠贞爱情的向往。词的开头用“花深深”三个字描绘出百花盛开、十分艳丽的景象,接着描绘自己独自在花阴下徘徊。“一钩罗袜”写的是小巧的双脚,从中能看出抒情的女主人公是一位身姿轻盈的年轻女子。“花阴”一方面说明了花朵生长得很繁茂,另一方面也暗示这是一个天气晴和的日子。春天天气晴朗、景色优美,本应是夫妻团聚、一起快乐游玩的时候,可现在这样的美好时光却无人共赏。不用直接说惆怅,惆怅的情绪自然就表现出来了。第三句“行花阴”重复了第二句结尾的三个字,这是为了符合格律的需要,但在这首词里并非简单的重复,而是有来回徘徊的意思,自然引出后面的动作。“闲将柳带”两句写女主人公看到长长的柳条,便随手折下几枝,仔细地编成一个同心结,以此表达对两心相印爱情的向往。这两句中的“闲”字和“细”字,与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不思量,自难忘”的“不”字和“自”字,有着相似的表达效果。“闲”是随意的意思,而“细”则是认真、用心的意思。女主人公随意却又认真地做着这件并非刻意去做的事,恰好体现了她内心深处情感的自然流露。下阕通过直接抒发情感来表达她痛苦的期待和热切的呼唤。下阕着重围绕一个“望”字展开。“日边”这句是说心上人总是让她空等,没有一点消息,写出了她无数次等待的结果。“日边”指皇帝所在的地方,这里代指郑文读书的太学所在地临安。因为“日边消息空沉沉”,所以才有下句“画眉楼上愁登临”。她每天都在妆楼上远望,像“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写的那样,既想登楼眺望,又怕再次失望,一个“愁”字,正体现了这种矛盾复杂的心情。“海棠”两句,说明她从海棠盛开的仲春一直望到夏日即将到来的时候。写盼望的时间很长,既表现出思念的深切,也流露出失望的怨怼。但在这痛苦的期待中,又饱含着热情的呼唤。“望到如今”一句,和上阕相呼应。从时间上来说,“如今”就是上阕所写的花浓柳暗的暮春时节;从情感表达来说,上阕写的都是女主人公“愁登临”时的活动。前后相互呼应,成为一个整体。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将环境描绘、人物形象与情感抒发巧妙结合。通过细腻的心理刻画,真切展现了妻子盼望丈夫归家的深切思念,呈现出词人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 明卓人云:“易安取‘庭院深深’四字以名其词,余谓‘花深深’三字更佳。”
不详《词统》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