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shí
liù
shǒu
shí
jiǔ

朝代:宋作者:释师观浏览量:3
qiū
fēng
lěng
qiū
guì
xiāng
qiū
bái
qiū
huáng
qiū
qióng
yín
shēng
duǎn
cháng
shí
jǐng
yǒu
guāng
biàn
便
nèn
zhèng
hǎo
chī
bàng
zhī
yuǎn
yān
làng
yuè
yǒu
hǎo
shāng
liáng

译文

秋风萧瑟寒凉,桂花暗香浮动。秋露凝结成白色霜珠,树叶枯黄凋零。秋夜蟋蟀鸣叫,声音时断时续。眼前秋景中,仍有未尽的余晖。若执着此景而停滞,正该被禅杖敲醒。须知迷雾背后,需以断足之志求真谛。

逐句剖析

"秋风冷":秋风萧瑟寒凉,

"秋桂香":桂花暗香浮动。

"秋露白":秋露凝结成白色霜珠,

"秋叶黄":树叶枯黄凋零。

"秋蛩吟":秋夜蟋蟀鸣叫,

"声短长":声音时断时续。

"此时景":眼前秋景中,

"有余光":仍有未尽的余晖。

"便恁么去":若执着此景而停滞,

"正好吃棒":正该被禅杖敲醒。

"须知远烟浪":须知迷雾背后,

"刖有好商量":需以断足之志求真谛。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偈颂七十六首(其四十九)》是南宋僧人释师观所作的一首偈颂。此偈颂描绘了秋天的景象,秋风冷冽、秋桂飘香、秋露洁白、秋叶泛黄、秋蛩吟唱等,展现了秋景的独特韵味,而后笔锋一转,指出若仅看到此时此景便满足而去则需“吃棒”,强调还有更深远的境界值得探索。写作手法上,先铺陈秋景,营造氛围,后通过转折表达深意。前半部分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秋景,让读者感受到秋意的丰富;后半部分则传达出对追求更高境界的思考。这首偈颂在写景的基础上蕴含佛理禅意,借秋景引发对修行和人生境界的思索,语言简洁,却能于平常之景中见深刻之意,在自然景象的描绘与禅理的传达间达到了巧妙的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僧人

释师观(1143~1217),南宋僧人。俗姓黄,号月林,福州侯官(今福建)人。十四岁出家于雪峰山,二十四岁受戒。曾拜证老衲等多位高僧,先后主持多处古刹。释师观是南岳下十七世,大洪证禅师法嗣。嘉定十年去世。后有弟子德秀编《月林师观禅师语录》。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前八句“秋风冷,秋桂香。秋露白,秋叶黄。秋蛩吟,声短长。此时景,有余光”,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运用铺陈的手法,从秋风、秋桂、秋露、秋叶、秋蛩等多个角度,生动描绘出秋天丰富的景象,冷暖、香色、动静相结合,营造出浓郁的秋意氛围,展现出秋景的独特韵味与美好。后四句“便恁么去,正好吃棒。须知远烟浪,刖有好商量”,笔锋陡然一转,打破对秋景的沉浸,“便恁么去,正好吃棒”以警醒之语,指出若仅仅满足于眼前所见的秋景而止步不前是不可取的;“须知远烟浪,刖有好商量”则进一步点明,在这之外还有更广阔、更值得探索的境界,传达出对追求更高修行境界或人生境界的思考,使偈颂从单纯的写景升华到富有哲理的层面。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韩维《酴釄》

下一篇:宋·方岳《雨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