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bǎi
shí
shǒu
bǎi
èr
shí

朝代:宋作者:释心月浏览量:3
wèi
jiàn
lǎo
rén
qián
shàng
shì
tiān
xià
shì
shì
lǎo
rén
zhī
hòu
shān
shì
shān
shuǐ
shì
shuǐ
bié
shí
nián
ēn
yuàn
tōng
shēn
shì
méi
liàng
rén
tái
jiǎo
lèi
liǎo
ér
lèi
liǎo
sūn
nǎo
luàn
chūn
fēng

译文

在未遇见这位长者之前,天就是天,地就是地。遇见这位长者之后,山仍是山,水仍是水。与长者一别已过五十年,至今仍觉满身都是恩与怨的纠缠。即便身为度量非凡的修行人,依旧难以抬脚前行,这烦恼既拖累了后辈弟子,又搅乱了如春风般的清净心,不知何时才能止息。

逐句剖析

"未见此老人已前":在未遇见这位长者之前,

"上是天下是地":天就是天,地就是地。

"既是此老人之后":遇见这位长者之后,

"山是山水是水":山仍是山,水仍是水。

"一别五十年":与长者一别已过五十年,

"恩怨通身是":至今仍觉满身都是恩与怨的纠缠。

"没量大人":即便身为度量非凡的修行人,

"抬脚不起":依旧难以抬脚前行,

"累了儿兮累了孙":这烦恼既拖累了后辈弟子,

"恼乱春风何日已":又搅乱了如春风般的清净心,不知何时才能止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偈颂一百五十首(其一百二十一)》为宋代诗僧释心月所作。诗中以“未见”“既见”老人的认知变化,暗喻禅修从执迷表象到悟透本然的过程,又以“一别五十年,恩怨通身是”慨叹悟后仍困于世俗执念的无奈,末句以“抬脚不起”“恼乱春风”道破修行中“理易悟、行难修”的困境。全诗语言直白如口语,却于平易中藏禅机,借日常意象阐释修禅哲理,风格质朴而富有思辨性。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前四句“未见此老人已前,上是天下是地。既见此老人之后,山是山水是水”,通过“天地”与“山水”的意象对比,暗喻未悟时执着于事物表象的分别心,及悟后返璞归真、不被外象迷惑的心境,似在讲述从“看山不是山”到“看山仍是山”的修行感悟。“一别五十年,恩怨通身是”则笔锋一转,直言离别后仍被恩怨纠葛缠身,体现即便有所领悟,尘世执念仍难轻易超脱的现实困境。末句“没量大人,抬脚不起,累了儿兮累了孙,恼乱春风何日已”以生动比喻收束,“没量大人”(指悟道者)连抬脚都觉沉重,借“累了儿孙”“恼乱春风”等日常情境,慨叹修行中“知易行难”的无奈—心中烦忧如春风搅乱,不知何时方能止息。全诗语言直白如白话,却于平易中藏机锋,以生活场景喻修行哲理,既展现禅门“不立文字”的直指心性,又道破“悟后仍需修心”的真实感悟,质朴中见深邃思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陈普《论语·君子不器》

下一篇:宋·叶梦得《鹅湖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