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ié
liàn
huā
·
·
sòng
chūn

朝代:宋作者:刘铉浏览量:3
rén
lián
chūn
chūn
wèi
xuān
cǎo
shí
liú
jiě
liú
chūn
zhù
zhǐ
dào
sòng
chūn
sòng
chù
shān
huā
luò
hóng
chéng
gāo
chù
yīng
dié
kuàng
cháng
yàn
néng
yán
huì
guāng
yīn
xiāng
zhǔ
qíng
yún
yòu
juǎn
西
biān

译文

人自己怜惜春天,但春天还没有离去。萱草和石榴,也懂得留住春天。只以为送春天没有地方可送。山上的花纷纷落下,铺成了红色的路。高处有黄莺啼叫,低处有蝴蝶飞舞。更何况白天时间长,燕子好像还能说话。把这一切交给光阴,让光阴主宰客居与停留。晴朗的云彩又卷来西边的雨。

逐句剖析

"人自怜春春未去":人自己怜惜春天,但春天还没有离去。

"萱草石榴":萱草和石榴,

"也解留春住":也懂得留住春天。

"只道送春无送处":只以为送春天没有地方可送。

"山花落得红成路":山上的花纷纷落下,铺成了红色的路。

"高处莺啼低蝶舞":高处有黄莺啼叫,低处有蝴蝶飞舞。

"何况日长":更何况白天时间长,

"燕子能言语":燕子好像还能说话。

"会与光阴相客主":把这一切交给光阴,让光阴主宰客居与停留。

# 相客主:即互为客主。此句意谓对光阴而言,春去夏来,犹如客主易位。

"晴云又卷西边雨":晴朗的云彩又卷来西边的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蝶恋花·送春》是宋代刘铉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围绕送春这一主题展开。上片点明,人们虽心怀对春的怜惜,然而春其实并未真正离去,它仍流连于萱草丛与石榴花间。词人又言,即便寻觅送春之处无果,那山间落花铺就的红路,实则便是春的归处,这一独特见解巧妙回应了历来诗词中“春归何处”的经典疑问。下片描绘高处莺啼、低飞蝶舞,以及日长之际燕子呢喃之景,表明看似无情的夏取代春,实则蕴含着别样的情致。整首词别出心裁,为读者带来耳目一新之感,展现出与众不同的送春视角与意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刘铉(1394—1458)字宗器,别号假庵,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永乐十七年以善书征入翰林,笔法温媚,推重一时。次年中顺天府举人,授中书舍人,预修三朝实录,历教习庶吉士,景帝立,历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天顺元年进少詹事,卒于官。谨于言行,谥文恭。好学不辍,工诗善文,有《文恭公诗集》。卒年六十五。《名山藏、弇州续稿》其子刘瀚为官,亦能守父训。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送春词。描绘了一幅独特的春末景致,营造出一种春未消逝的别样氛围。体现出词人对春之归宿的独到思考。展现出夏代春这一自然交替过程中看似无情却蕴含深情的特质,表达了词人对季节更替的别样感悟,打破了传统送春诗词的伤感定式。

2. 分段赏析

上阕:开篇“人自怜春春未去”点明词人对春天的怜惜,且此时春天尚未离去。“萱草石榴,也解留春住”运用拟人,新奇地写出萱草和石榴似乎也想挽留春天,表现出春天的美好与人们对其不舍。“只道送春无送处”转折,强调送春的迷茫。“山花落得红成路”描绘山花落满地的景象,以落花暗示春天的流逝,渲染惜春氛围。下阕:“高处莺啼低蝶舞。何况日长,燕子能言语”,从视觉和听觉描绘春末景色,高处莺啼、低处蝶舞,白日变长,燕子呢喃,展现出春末生机,却也暗示春将离去。“付与光阴相客主”表达词人将自己与光阴看作客主,体现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最后“晴云又卷西边雨”以景结情,借变幻的天气,含蓄表达内心复杂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吴锡畴《林和靖墓》

下一篇:宋·方岳《田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