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áo
shān
shū
yuàn

朝代:宋作者:汪应辰浏览量:3
táo
shān
shū
chù
jǐng
tiān
chéng
yōu
jiàn
jīng
é
shèng
gāo
gāng
cǎi
fèng
míng
shān
xiù
yún
jìng
yuè
huá
míng
jìng
tīng
hán
quán
xiǎng
chán
chán
zhū
shēng

译文

在陶山这读书的地方,景色宛如天然自成。幽静的山涧里,菁菁莪蒿生长得极为繁茂,高高的山冈上,五彩凤凰欢快啼鸣。雨后的山峦,秀丽之色尽显,当云彩散尽,明月的光辉皎洁明亮。静静地聆听那寒泉流淌的声响,潺潺之音,仿佛是洙水和泗水传来的圣教之音。

逐句剖析

"陶山读书处":在陶山这读书的地方,

"景物自天成":景色宛如天然自成。

"幽涧菁莪盛":幽静的山涧里,菁菁莪蒿生长得极为繁茂,

"高冈彩凤鸣":高高的山冈上,五彩凤凰欢快啼鸣。

"雨余山色秀":雨后的山峦,秀丽之色尽显,

"云净月华明":当云彩散尽,明月的光辉皎洁明亮。

"静听寒泉响":静静地聆听那寒泉流淌的声响,

"潺潺洙泗声":潺潺之音,仿佛是洙水和泗水传来的圣教之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陶山书院》是南宋汪应辰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陶山书院的景致。首联点明地点并强调书院周边景物天然生成的特点。颔联用菁莪茂盛暗示人才众多,彩凤鸣于高冈寓意此地有贤才,运用比兴手法增添文化底蕴。颈联描绘雨后山色秀丽、云散月明朗的画面,营造宁静优美氛围。尾联将寒泉声比作洙泗之水的声音,洙泗是孔子讲学之地,借指此地学风浓厚。全诗语言清新,借景抒情,表达诗人对陶山书院自然景观与人文氛围的赞美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汪应辰(1118—1176)信州玉山人,初名洋,字圣锡,学者称玉山先生。高宗绍兴五年进士第一。除秘书省正字。因疏奏忤秦桧,出通判建州、袁州、静江府、广州,流落岭峤者十七年。桧死,始还朝。刚方正直,遇事敢谏。以敷文殿直学士充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甚有政声。入为吏部尚书,寻兼翰林学士并侍读,所撰制诰温雅典实。在朝多革弊事,得罪中贵,以端明殿学士出知平江府。复连贬官秩,遂辞官家居。卒谥文定。少受知于喻樗,又从吕本中、胡安国、张栻、吕祖谦游,学问博综,精通义理。有《文定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陶山读书处,景物自天成”,开篇点明地点是陶山这个读书之地,且强调此处景物天然生成,给人一种质朴、自然之美,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让人感受到陶山的自然之趣是不事雕琢的。颔联“幽涧菁莪盛,高冈彩凤鸣”,诗人目光转向幽涧和高冈,描绘出涧中菁莪生长繁茂的景象,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而高冈之上有彩凤鸣啼,彩凤象征着美好与祥瑞,鸣声悦耳,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灵动性,更使整个环境显得高雅、祥瑞,仿佛这里是一个充满灵秀之气的地方。颈联“雨余山色秀,云净月华明”,此句进一步描写雨后的景色,雨过天晴,山色显得格外秀丽,清新自然,让人赏心悦目;天空中云雾散尽,月亮皎洁明亮,洒下清辉,将整个画面烘托得更加宁静、澄澈,通过对山色和月华的描写,展现出一种清新淡雅的美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尾联“静听寒泉响,潺潺洙泗声”,诗人静下心来,倾听寒泉流淌的声音,那潺潺的水声如同洙泗之水的声音。洙泗在古代文化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常与儒家文化等联系在一起,这里以寒泉之声比作洙泗声,不仅让读者仿佛听到了清脆悦耳的泉声,更赋予了这声音以文化内涵,暗示陶山书院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儒家文化的源远流长,在静谧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惟一《古堂》

下一篇:宋·程元岳《云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