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工采峄桐":优秀的工匠采伐峄山的桐木,
"斲为绿绮琴":砍削制作成绿绮琴。
# 斲:一作斗。
"一奏还淳风":弹奏一遍能使淳朴之风回归,
"再奏和人心":再弹奏一遍能调和人心。
"君子不暂去":君子片刻不离开它,
"所贵禁奢淫":看重的是它能禁止奢侈淫逸。
"后世惑郑声":后世的人被郑声所迷惑,
"此道遂陆沈":这种雅正的琴道于是衰落。
"朱丝鼠潜齧":红色的琴弦被老鼠偷偷咬坏,
"金徽尘暗侵":金色的琴徽被灰尘暗暗侵蚀。
"冷落横闲窗":被冷落横放在闲置的窗边,
"弃置岁已深":被弃置已经很多年了。
"安得师襄弹":怎样才能有师襄来弹奏,
"重闻大古音":重新听到太古时期的雅音。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1. 写作手法
对比:“一奏还淳风,再奏和人心”与“后世惑郑声,此道遂陆沈”通过上古雅乐的治世之功(淳风、和人心)与后世郑声(俗乐)的蛊惑人心对比,突出雅乐衰微、正道沉沦的现实,暗含对世道浇漓的批判。托物言志:“朱丝鼠潜齧,金徽尘暗侵。冷落横闲窗,弃置岁已深”,以古琴被弃置蒙尘的衰败之景,象征雅乐文化遭冷落、君子之道被埋没,表达诗人对正统文化衰微的痛心与对复归正道的渴望。
2. 分段赏析
“良工采峄桐,斗为绿绮琴”:开篇点明良工选用峄山的桐木,精心制作出绿绮琴,交代古琴的不凡出身。“一奏还淳风,再奏和人心。君子不暂去,所贵禁奢淫”:写古琴弹奏的神奇效果,一奏能使风俗回归淳朴,再奏可调和人心。君子珍视它,因其能抑制奢侈淫逸的风气,强调古琴在道德教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后世惑郑声,此道遂陆沈”:转折处指出后世人们被郑声这类靡靡之音迷惑,致使雅正的琴道衰落。“朱丝鼠潜齧,金徽尘暗侵。冷落横闲窗,弃置岁已深”:具体描绘古琴如今的凄惨状况,琴弦被老鼠咬,琴徽布满灰尘,被冷落闲置在窗边多年,尽显其落寞。“安得师襄弹,重闻大古音”:最后诗人发出强烈期盼,希望能有师襄这样的琴艺高手弹奏,让世人再次听到太古时期的纯正雅音,点明主旨,表达对雅音回归的向往。
上一篇:宋·宋伯仁《村田乐》
下一篇:宋·梅尧臣《得山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