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yīng

朝代:宋作者:僧定渚浏览量:3
zhào
xiàng
jīn
lóng
hǎo
fēn
míng
hóu
shé
jūn
xiàng
suí
rén
xìn
rén
xīn
yǒu
shì
fēi

译文

关在金色的笼里有着多彩的羽毛和仪表,像你这样灵巧的喉舌世间分明稀少。不要总是一味地随着人们说话,要知道人心也是有是非曲折。

逐句剖析

"罩向金笼好羽仪":关在金色的笼里有着多彩的羽毛和仪表,

# 羽仪:羽毛华美。,罩:关的意思。

"分明喉舌似君稀":像你这样灵巧的喉舌世间分明稀少。

# 似君稀:像你(鹦鹉)那样(舌巧)的很少。稀,少。

"不须一向随人语":不要总是一味地随着人们说话,

"须信人心有是非":要知道人心也是有是非曲折。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咏鹦鹉》是宋代僧定渚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作者借鹦鹉托物寓意。诗歌前两句生动描摹鹦鹉被置于金笼之中,羽毛华美,且口舌伶俐、善于学舌的形象特点。后两句笔锋一转,以对鹦鹉的劝诫之语,深刻揭示人云亦云的弊端,告诫世人应坚守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是非判断标准。全诗构思巧妙,在简单的咏物中蕴含着发人深省的处世哲理,展现出宋代咏物诗寓理于情的独特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代诗僧

僧定渚,宋代诗僧。宋初晋江(今福建泉州)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与诗人曾会为方外友。有《玄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咏鹦鹉》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全诗构思巧妙,在简单的咏物中蕴含着发人深省的处世哲理,展现出宋代咏物诗寓理于情的独特韵味。

2. 写作手法

托物寓理:整首诗以鹦鹉为载体,告诫世人,不要像鹦鹉一样人云亦云,盲目跟从他人言论,在世俗生活中应保持独立思考,避免搬弄是非,否则会陷入不必要的纷争与错误之中,这是站在世俗立场给予人们的深刻劝戒。​

3. 分段赏析

“罩向金笼好羽仪”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鹦鹉的外在形象。“罩”字精准地描绘出鹦鹉被禁锢于金笼之中的状态,“金笼”既体现出鹦鹉所处环境的华贵,也暗示着这是一种精致的束缚;“好羽仪”着重突出鹦鹉羽毛华美、仪态优雅,这迷人的外表容易让人产生好感,而这种外在的吸引力,实则是它迷惑众人的“手段”之一,为后文揭示其“随人语”的本质做铺垫,同时也暗含世人易被表象所惑的现象。​“分明喉舌似君稀”进一步刻画鹦鹉的特质。“分明”一词加强语气,突出鹦鹉学舌能力之强;“喉舌似君稀”强调其善于模仿人说话,能将各种事情说得绘声绘色、极具说服力。鹦鹉凭借这出色的语言能力,极易让人轻信其言。这里表面写鹦鹉,实则影射那些在世间凭借巧言令色搬弄是非、混淆视听之人,而鹦鹉的“喉舌”也成为其迷惑他人的另一重要“手段”,巧妙地将鹦鹉形象与世俗现象相勾连。​“不须一向随人语”直接发出劝诫,语气坚决。“不须”明确表达否定态度,“一向随人语”直指鹦鹉总是不加分辨、一味模仿他人话语的行为。诗人借此告诫世人,不要像鹦鹉一样人云亦云,盲目跟从他人言论,在世俗生活中应保持独立思考,避免搬弄是非,否则会陷入不必要的纷争与错误之中,这是站在世俗立场给予人们的深刻劝戒。​“须信人心有是非”则是劝诫的进一步深化,点明主旨。“须信”语气坚定,强调世人应明白的道理,即每个人心中都有对是非的评判标准,不应被他人的言论轻易左右。从佛门角度来看,这句诗还蕴含着更深层次的含义,它提醒僧徒、佛众要超脱世俗的是非纠葛,保持内心的清净与自性的坚定,不被世俗的言语所干扰、污染,将劝诫之意从世俗层面升华到了释教修行的高度,使诗歌的内涵更为丰富深刻。

4. 作品点评

此诗采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以生动鲜活的意象传递思想,既让抽象的哲理变得通俗易懂,又赋予作品深远的内涵,令人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暮秋六首(其六)》

下一篇:宋·张镃《燕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