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zhèng
dào
·
·
zhèng
dào

朝代:宋作者:释印肃浏览量:3
chú
wàng
xiǎng
qiú
zhēn
kāi
bǎo
zàng
shī
zhū
zhēn
qióng
shì
wèi
ān
mén
wài
huáng
jīn
zuò
pín
rén

译文

不刻意去除妄想,也不刻意追求真如,敞开巨大的宝藏,施予宝珠珍宝。穷苦之人不明白站在门外,身处藏有黄金的洞窟中,却依旧像个穷人。

逐句剖析

"不除妄想不求真":不刻意去除妄想,也不刻意追求真如,

"大开宝藏施珠珍":敞开巨大的宝藏,施予宝珠珍宝。

"穷士未谙门外立":穷苦之人不明白站在门外,

"黄金窟里作贫人":身处藏有黄金的洞窟中,却依旧像个穷人。

# 里:一作裹。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宋代释印肃所作。其创作灵感源自唐代永嘉玄觉禅师的《证道歌》,该歌蕴含深厚佛教智慧与人生哲理。此诗围绕对佛理的感悟与阐释,以“不除妄想不求真,大开宝藏施珠珍”,传达出对修行中执着与本真的思考。写作手法上语言通俗直白,却蕴含禅意,通过形象的表述引导读者体悟佛理。诗中先点明不执着于妄求的观点,后以“穷士未谙门外立,黄金窟裹作贫人”作比,形象展现出不悟者身处宝藏却不自知的状态。此诗以简洁易懂语言弘扬佛学禅理,虽篇幅简短,但在传播佛教思想、启迪信众心灵等方面发挥了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不除妄想不求真,大开宝藏施珠珍”:从表达技巧看,此句以直白的语言阐述佛理,“不除妄想不求真”否定了执着于妄念与刻意求道的行为,暗示真正的道并非通过摒弃妄想或刻意追求而得。“大开宝藏施珠珍”运用比喻,将佛理智慧比作宝藏珠珍,表明真正的智慧无需外求,本自具足。在内容主题上,传达出一种超脱于世俗执着的修行观念,引导修行者回归内心,领悟自性。“穷士未谙门外立,黄金窟里作贫人”:表意上,描绘了一个穷人站在藏有黄金的洞窟外却浑然不知,依旧自认为贫穷的形象。从表达技巧来讲,运用比喻和对比,“穷士”象征未悟之人,“黄金窟”象征佛性、智慧的宝藏。通过这种对比,形象地展现出不悟者虽身处蕴含无尽智慧的境界中,却因无明而不自知,空守宝藏却不得其用,进一步深化了诗歌对修行者应明心见性、领悟本真佛理的劝诫。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余爱其拔钞疏之烦,自立证解,浅不可测,明悟勇决,不累于生死,盖人杰也。”“既没六百年后,学者载之不衰。”

宋叶适《宿觉庵记》

# 六祖支下禅师永嘉玄觉寂。觉住温江,学者辐辏,号真觉......觉尝著证道歌......时有梵僧,传归西竺,翻成梵筴,称为东土大乘经。

清纪荫《宗统编年》卷十一

# 西竺抄为《东土大乘论》。

清黄汉《瓯乘补》卷八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秦观《新开湖送孙诚之有龙见于东北因成绝句》

下一篇:宋·文同《东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