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íng
chūn
·
·
fǎn
yáng
quán
yīn
jìn

朝代:宋作者:宋先生浏览量:3
fǎn
yáng
quán
yīn
jìn
jīng
suǐ
mǎn
sān
tián
xiū
dào
wéi
rán
lùn
shèn
hòu
xiān
rěn
xíng
zhēn
shuǐ
huǒ
yào
rèn
gēn
yuán
dān
shā
zhuó
kàn
yòng
wài
xún
dān

译文

经过七次返还(道家修炼术语),阳气充盈,阴气完全消散,人体的精髓(精气神)充满上、中、下三个丹田。修道要遵循无为之道,顺应自然规律。不必争论先后顺序。要认清五行中的真水和真火,必须了解它们的根源。要专注于自己体内的丹砂,何必向外寻求丹药。

逐句剖析

"七返阳全阴去尽":经过七次返还(道家修炼术语),阳气充盈,阴气完全消散,

"精髓满三田":人体的精髓(精气神)充满上、中、下三个丹田。

"修道无为必自然":修道要遵循无为之道,顺应自然规律。

"论甚后和先":不必争论先后顺序。

"忍取五行真水火":要认清五行中的真水和真火,

"须要认根源":必须了解它们的根源。

"自己丹砂著意看":要专注于自己体内的丹砂,

"何用外寻丹":何必向外寻求丹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武陵春》是宋代宋先生创作的一首词。上阙开篇“七返阳全阴去尽”指出修炼需使阳气充足、阴气除尽,使精气充盈人体上中下三处丹田;“修到无为必自然”强调顺其自然的修行态度,不必刻意讲究先后。下阕进一步说明要参透五行中水火相济的奥妙,认清修炼的根本在于自身内在,真正的“丹砂”就在体内,无需外求。全词通俗易懂却蕴含深刻修炼智慧,体现了道家“返本归真”“自力修炼”的思想,既是修炼指南,也展现了宋代道教内丹学说的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七返阳全阴去尽,精髓满三田”两句,是对修炼达到一定境界的描绘。“七返”是道家修炼中的常用概念,此处并非实指数字,而是象征修炼过程中阳气逐渐充盈、阴气不断消退的循环往复;“三田”则指道家认为人体中储存精气的上、中、下三个部位。词人用“阳全”“阴尽”的对比,以及“精髓满”的具象描述,生动展现出修炼者体内精气充盈、阴阳调和的状态,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通过简洁的词语构建出清晰的修炼境界形象,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修炼带来的身心变化。“修到无为必自然”一句,点明了修炼的核心境界与规律。“无为”是道家思想的重要理念,此处指修炼达到无需刻意为之、顺应自然规律的状态。词人没有直接解释“无为”的深奥含义,而是用“必自然”强调这种境界的必然性,当修炼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会进入无需刻意强求的状态,既体现出对修炼过程的理性认知,也暗含着对顺应自然这一核心思想的推崇,语言平实却直击道家修炼的本质。“论甚后和先”一句,是对修炼过程中先后顺序的态度表达。“论甚”即“何必论”,词人用反问的语气,否定了在修炼中过分纠结先后顺序的做法。这一句承接前文“无为必自然”的观点,进一步强调修炼应顺应自身节奏,不必刻意追求外在的顺序或速度,体现出注重内心感受、不重形式的修炼态度,让词的思想更具连贯性,也让读者理解到修炼的关键在于内在境界而非外在流程。下片开头“认取五行真水火,须要识根源”两句,转向对修炼方法的阐述。“五行”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重要概念,“水火”是五行中具有代表性的两种元素,象征着事物对立统一的属性。词人强调“认取真水火”“识根源”,意思是要辨别五行中水火的本质,找到其根本属性,这并非单纯谈论哲学概念,而是指向修炼中对自身身心状态本质的认知,只有认清内在身心的根本规律,才能找到正确的修炼路径。此处用词准确,将抽象的哲学概念与具体的修炼实践结合,让读者明白修炼方法的核心在于“识根源”而非盲目行动。“自己丹砂著意看”一句,将修炼的重心拉回自身。“丹砂”在道家修炼中常象征人体内的先天精气或修炼所得的“内丹”,词人用“著意看”强调要用心关注自身内在的“丹砂”,也就是注重向内觉察、体悟自身的精气变化。这一句打破了人们可能存在的“向外求”的误区,通过“自己”一词明确修炼的核心在自身,“著意看”则提醒读者要主动、用心地去感知自身,为后文的观点做了铺垫。“何用外寻丹”一句,以反问收尾,强化了“向内求”的修炼理念。“外寻丹”指从自身之外寻找修炼所需的“丹”,词人用“何用”的反问,直接否定了这种向外求索的做法,与前文“自己丹砂著意看”形成呼应,让整个下片关于修炼方法的论述形成闭环。这一句语气坚定,既总结了下片的观点,也让整首词的主题更加鲜明,修炼的关键在于认识自身、向内体悟,而非向外寻求虚无的外物,给读者留下清晰且深刻的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送七兄赴扬州帅幕》

下一篇:宋·释重顯《庭前柏树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