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报边烽照石头":刚刚报传边地的烽火,已照亮了建康城头,
# 石头:山名。在江苏江宁西,北缘大江,南抵秦淮口,城在山后。六朝以来,皆守此为固。诸葛孔明所谓钟山龙蟠,石头虎踞者,即指此。,边烽:边界上报警的烽火。
"旋闻胡马集瓜州":不久又闻说金人的兵马,已集结在瓜州渡口。
# 瓜州:地名,在今江苏扬州南,亦称瓜埠洲。当运河之口,与镇江斜值,为南北襟要处。,胡马:指金兵。,旋:很快,紧接着。
"诸公谁听刍荛策":当权的衮衮诸公,有谁肯听听百姓的意见?
# 刍荛策:普通人的意见。这里谦指自己的政见。荛:刈草曰刍,析薪曰荛。指樵夫而言。,诸公:指当时在朝中掌权的人。
"吾辈空怀畎亩忧":我们在野的人呵,只能白白地为时局担忧。
# 畎亩忧:指在野的人的忧虑。畎亩,田间。
"急雪打窗心共碎":大风急雪扑打着窗棂,心儿和雪珠一起破碎,
"危楼望远涕俱流":登上高楼向远处眺望,你我都不禁热泪横流。
# 危楼:高楼。
"岂知今日淮南路":又哪里想到呵,今日淮南东路的古城扬州,
# 淮南路:宋代路名,辖淮河以南地区,后分为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东路沿扬州。
"乱絮飞花送客舟":柳絮轻飘、乱红飞舞,送你的客船去往那。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送别兼忧国诗。前六句回顾金兵南犯时的危急局势,感慨朝廷不纳忠言,自己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法施展,抒发了忧国忧时之情;后两句点明送别之意,以如今淮南路上的美好景象,表达对七兄赴任的祝福,同时也隐含着对局势好转的欣喜。
2. 写作手法
对比:将往昔金兵南犯的危急局势与如今淮南路上的平和景象对比,突出局势变化,也强化了诗人的情感反差。借景抒情:“急雪打窗心共碎”借急雪打窗之景,抒发内心的痛苦悲愤;“乱絮飞花送客舟”以乱絮飞花的美景,传达出复杂的送别与欣慰之情。触景生情:“急雪打窗心共碎,危楼望远涕俱流”这两句,窗外急雪纷纷敲打窗户,此景触发了诗人内心的忧国之情。在这危急的局势下,看到如纷乱雪花般的边患,诗人登上高楼远眺,想到国家的危难,不禁涕泪横流,内心悲痛如碎。通过“急雪打窗”这一景象,引发了诗人深沉的家国之痛与忧思之情。
3. 分段赏析
首联“初报边烽照石头,旋闻胡马集瓜州”,以简洁笔触勾勒金兵南犯进程,清晰交代写作背景。起初,诗人听闻金兵逼近南京城,来势汹汹;转瞬之间,又获知金兵于瓜州渡集结,嚣张气焰更甚。颔联“诸公谁听刍荛策?吾辈空怀畎亩忧”,深刻展现诗人心境。他满心渴望挺身而出,携手抗金志士,扭转乾坤,为国家消弭危难,为百姓排忧解难。然而,偏安一隅、不思进取的南宋朝廷,早已将他视作心怀不轨之人,绝不允许他执掌重兵、奔赴抗敌前线。诗人对此洞若观火,内心愤慨难平。他曾多次向朝廷建言抗敌复国的军事谋略与政治举措,可满朝官员,惧敌如鼠,嫉贤妒能,无人肯倾听他的见解。他的上书,要么毫无回应,如石沉大海;要么惹祸上身,招来惩处。作为被边缘化的在野之士,他只能徒然为动荡时局忧心忡忡。这两句前后呼应,因果清晰,对比强烈。一边是朝中诸公阻塞贤路,不顾国家大计;另一边是诗人心系时局,忧心如焚。二者孰是孰非,孰善孰恶,一望便知。颈联“急雪打窗心共碎,危楼望远涕俱流”,借景抒情,将诗人的激愤与痛苦展现得淋漓尽致。“危楼”即高楼。彼时,诗人行动受限,报国无门,拳拳爱国之心,恰似敲打窗户的急雪,碎成齑粉。登上高楼,远眺烽火连绵,他不禁涕泪横流。这些往昔经历,深深刻在诗人记忆里。而“七兄”即将前往的扬州,正是当时饱受战火摧残之地。尾联“岂知今日淮南路,乱絮飞花送客舟”,描绘送别场景。诗人送别友人时,自然忆起往昔惨痛战事。“岂知”一词,点明局势变化出乎诗人预料。当初,他怎会想到金兵内部生变,一场大战祸竟得以消弭。“乱絮飞花”,暗示金兵撤离后,淮水以南重归和平。诗人笔下的花絮,生机勃勃,仿佛被赋予情感与意识,欣然承担起送客之责。它们在七兄舟船前后飞舞,似在欢送,又似在挽留。这般情意,令七兄动容。实则,这份眷恋不舍,更多源自诗人内心。诗人不忍与七兄分别,却不直言,而是将情感寄托于乱絮飞花,使其变得深情绵绵。这幅充满生机的“送客图”,其实是诗人主观情感外化后的幻象。
4. 作品点评
《送七兄赴扬州帅幕》情感充沛,格调沉郁。陆游巧妙地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个人壮志难酬的愤懑与兄弟间的送别之情融为一体。在艺术上,对仗工整,用典自然,借景抒情与直抒胸臆相结合,使诗歌既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富有艺术感染力。
# 声情痛楚,惓惓忠国之心,于此可见。
清范大士《历代诗发》
上一篇:宋·刘克庄《二月八日二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