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íng
qián
bǎi
shù

朝代:宋作者:释重顯浏览量:3
bǎi
jiǎ
lǎo
chán
ān
tiē
jiā
bāng
shì
rén
wèn
西
lái
zhǐ
tíng
bǎi
què
lìng
tiān
xià
dòng
gān

译文

活了七百个甲子的老禅师,使国家安定太平的辛劳全在他身上。有人问佛法西来时他指向庭院柏树,却让天下因此掀起了战争。

逐句剖析

"七百甲子老禅和":活了七百个甲子的老禅师,

"安贴家邦苦是他":使国家安定太平的辛劳全在他身上。

"人问西来指庭柏":有人问佛法西来时他指向庭院柏树,

"却令天下动干戈":却让天下因此掀起了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庭前柏树子》是由宋代释重显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塑造了一位修行极深的老禅师形象。前两句以夸张手法言其年岁高迈,强调他为安定国家所承受的辛劳,展现其心系家国的担当。后两句借禅宗“西来指柏”的公案,写他以庭柏作答佛法本源之问,虽未直言义理,却因机锋教法引发天下对禅理的思索与论争,以看似荒诞的“干戈”之喻,暗讽宗门机锋可能带来的思想激荡。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七百甲子老禅和”,此句开篇塑造出一位修行深厚、年事极高的禅师形象。“七百甲子”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极言禅师经历岁月之久,暗示其修行时间漫长,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与深厚的禅学素养。“禅和”点明其身份,表明他是一位专注于禅修的僧人,让读者对诗中主角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为后续内容的展开奠定了基础。“安贴家邦苦是他”,从个人修行转向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安贴家邦”体现出禅师心怀天下,以国家的安定繁荣为己任,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苦是他”则强调了禅师为了国家和百姓,不辞辛劳,默默承受着各种压力和苦难,突出了他的奉献精神和担当意识,展现出一位心系家国的高僧形象。“人问西来指庭柏”,此句承接上文,有人向禅师询问佛法西来的要义,禅师以“庭柏”作答。这一回答颇具禅机,“西来”指禅宗源自印度,达摩祖师西来传法。“指庭柏”是禅师借助庭院中的柏树这一具体物象,来传达抽象的佛法教义,意在告诉人们,佛法就在日常生活的一草一木之中,引导人们从身边的事物去领悟真理,截断学人别觅佛法的思路,体现了禅宗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思维方式。“却令天下动干戈”,此句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延伸和升华,以夸张的手法表达出禅师的禅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表面上看,一句简单的禅语竟然引发了天下的动荡,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这里的“动干戈”并非指真正的战争,而是一种象征,寓意着禅师的话语打破了人们常规的思维模式和认知观念,在思想领域引起了轩然大波,促使人们对佛法、对人生、对世界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思想变革和争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宋先生《武陵春·七返阳全阴去尽》

下一篇:宋·陆游《老学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