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āi
xià
huái
怀

朝代:唐作者:栖一浏览量:2
miǎn
xiǎng
xián
yáng
shì
jiē
chǔ
āi
yuàn
qiān
guī
chù
wàn
hóng
鸿
gōu
shǔ
hàn
jiā
gōng
duàn
zhèn
qián
zhēng
yuè
xuè
liú
gāi
xià
dìng
lóng
shé
shān
jìn
jiāng
shuǐ
jīn
yōu
yōu
kōng
làng
huā

译文

遥想咸阳城中的往事令人叹息,楚军帐中楚歌四起,哀思如潮永无边际。当年八千江东子弟兵,如今归宿何方?横亘万里的鸿沟疆界,终归刘邦所有。战场上弓弦崩断,双方争夺天地正统,垓下大地血浸荒野,注定龙蛇殊途。力可拔山的英雄末路,终葬身乌江波涛,千年风云激荡,不过化作江上浮沫。

逐句剖析

"缅想咸阳事可嗟":遥想咸阳城中的往事令人叹息,

# 咸阳:古地名,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二十里。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迁天下富豪十二万户于此,大造宫殿,定为都城。

"楚歌哀怨思无涯":楚军帐中楚歌四起,哀思如潮永无边际。

# 楚歌:为古楚国(以今湖北省为中心的广大地区)的歌曲,详见本诗说明。

"八千子弟归何处":当年八千江东子弟兵,如今归宿何方?

# 八千子弟: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后,项羽与其叔项梁杀会稽郡守,集吴中子弟,得精兵八千,在吴地举兵响应。次年,即率八千子弟兵渡江西击秦军,所向披靡。后项羽败于垓下,逃至乌江畔,乌江亭长驾舟欲渡项羽。项羽拒绝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哉!”

"万里鸿沟属汉家":横亘万里的鸿沟疆界,终归刘邦所有。

# 汉家:指刘邦所建立的西汉王朝。,鸿沟:古运河名,故道在今河南省中部。汜水之战后,刘邦遣使往说项羽中分天下,双方相约以鸿沟为界,东为楚地,西为汉地。后世以鸿沟比喻难以逾越的界限。

"弓断阵前争日月":战场上弓弦崩断,双方争夺天地正统,

# 日月:意为天下。,弓断阵前:弓断意思是不能或不敢再射箭。

"血流垓下定龙蛇":垓下大地血浸荒野,注定龙蛇殊途。

# 龙蛇:比喻杰出的人物。又解作龙和蛇,指成功者与失败者。

"拔山力尽乌江水":力可拔山的英雄末路,终葬身乌江波涛,

# 乌江: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江畔的乌江镇内有唐代所建项王庙,庙后有明代所建项羽衣冠冢。,拔山:项羽《垓下歌》有“力拔山兮气盖世”之句。

"今古悠悠空浪花":千年风云激荡,不过化作江上浮沫。

# 悠悠:遥远,长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垓下怀古》是唐代诗人栖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一作灵一诗,一说是灵一所作。诗歌开篇由咸阳引出楚汉相争的历史往事,借“楚歌哀怨”渲染悲壮氛围。颔联以设问与对比,展现项羽势力的覆灭与刘邦的胜利;颈联用激烈的战斗场景描写,凸显战争的惨烈与历史走向的不可逆转;尾联以项羽乌江自刎的结局收束,将英雄末路与历史长河的浩瀚相对照。全诗紧扣项羽由盛转衰的命运轨迹,深刻剖析其因刚愎自用、暴戾骄矜而失民心、败帝业的根源,以深沉悲壮的格调、饱含激情的笔触,一唱三叹地抒发了对英雄命运的惋惜与对历史沧桑变迁的无限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怀古诗。全诗紧扣项羽由盛转衰的命运轨迹,深刻剖析其因刚愎自用、暴戾骄矜而失民心、败帝业的根源,以深沉悲壮的格调、饱含激情的笔触,一唱三叹地抒发了对英雄命运的惋惜与对历史沧桑变迁的无限感慨。

2. 分段赏析

首联“缅想咸阳事可嗟,楚歌哀怨思无涯”两句开篇即营造出怀古氛围。“缅想”二字点明诗人对历史往事的追忆,“咸阳”既指代秦王朝的都城,也象征着昔日辉煌的政治中心,“事可嗟”奠定了全诗叹惋的情感基调。“楚歌哀怨”则巧妙地将读者引入垓下之战的历史情境,那充满悲愁的歌声,引发了诗人无尽的思绪,为后文叙述楚汉相争的故事埋下伏笔。颔联“八千子弟归何处?万里鸿沟属汉家”以设问的形式,展现了楚汉相争的结局。“八千子弟”曾是项羽征战四方的精锐力量,如今却不知归向何方,饱含对项羽势力覆灭的惋惜。“万里鸿沟”本是楚汉对峙的分界线,而如今却“属汉家”,鲜明的对比,简洁直白地呈现出刘邦的胜利与项羽的失败,将历史的风云变幻浓缩于这两句之中。颈联“弓断阵前争日月,血流垓下定龙蛇”生动描绘了垓下之战的惨烈场景。“弓断阵前”可见战斗的激烈程度,将士们奋勇厮杀,连弓箭都折断在战场之上,“争日月”既暗示了双方争夺天下的野心,也描绘出战斗的胶着与残酷,仿佛连日月都被这场战争所影响。“血流垓下”直白地写出了战争的血腥,“定龙蛇”则以“龙蛇”喻指楚汉双方,表明垓下之战决定了谁将成为天下之主,展现出战争的决定性意义。尾联“拔山力尽乌江水,今古悠悠空浪花”以项羽乌江自刎的结局收尾,充满悲壮色彩。“拔山力尽”化用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迈话语,如今英雄却走到穷途末路,在乌江边耗尽了所有力量,凸显出命运的无常与残酷。“今古悠悠空浪花”将历史的长河与乌江的浪花相融合,昔日的英雄与战事都已消逝,只剩下悠悠岁月和不断翻涌的浪花,抒发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巨变的深沉感慨,余韵悠长,引人深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对酒忆贺监二首·并序》

下一篇:唐·柳宗元《南涧中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