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uì
jiǔ
jiān
èr
shǒu
·
·
bìng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míng
yǒu
kuáng
fēng
liú
zhēn
cháng
ān
xiāng
jiàn
zhé
xiān
rén
hào
bēi
zhōng
fān
wéi
sōng
xià
chén
jīn
guī
huàn
jiǔ
chù
què
lèi
zhān
jīn
kuáng
guī
míng
shān
yīn
dào
shì
yíng
chì
jìng
shuǐ
wèi
jūn
tái
zhǎo
róng
rén
wáng
zhái
kōng
yǒu
huā
shēng
niàn
yǎo
mèng
rán
shāng
qíng
tài
bīn
gōng
cháng
ān
gōng
jiàn
wéi
zhé
xiān
rén
yīn
jiě
jīn
guī
huàn
jiǔ
wéi
hòu
duì
jiǔ
chàng
rán
yǒu
huái
怀
ér
zuò
shì
shī

译文

四明山中曾出现过一个狂客,他就是久负风流盛名的贺季真。在长安头一次相见,他就称呼我为天上下凡的仙人。当初是喜爱杯中美酒的酒中仙,今日却已变成了松下尘。每想想起用盎龟换酒的情景,不禁就悲伤地泪滴沾巾。狂客贺先生回到四明,首先受到山阴道士的欢迎。御赐一池镜湖水,为您游赏在山光水色之中。人已逝去仅余故居在,镜湖里空有朵朵荷花生。看到这些就使人感到人生渺茫如一场大梦,使我凄然伤情。太子宾客贺知章,在长安紫极宫一看见我,称我为谪居世间的仙人,于是,他解下身上的金龟饰物,用来换取酒,以此为乐。贺知章死后我独自一人对着酒杯,感到怅然若失,因此写下了这首诗。

逐句剖析

"四明有狂客":四明山中曾出现过一个狂客,

# 四明:浙江旧宁波府的别称,以境内有四明山得名。四明山,在今浙江宁波市西南。《名山洞天福地记》:四明山,周围一百八十里,名丹山赤水之天,在明州。

"风流贺季真":他就是久负风流盛名的贺季真。

# 贺季真:即贺知章,季真是贺知章的字。《唐书》:贺知章,字季真,越州永兴人。性旷夷,善谈说,陆象先尝谓人曰:“季真清谈风流,吾一日不见,则鄙吝生矣。”证圣初,擢进士超拔群类科,累迁太常博士。开元十三年,迁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一日并谢。迁太子右庶子,充侍读,徙工部。肃宗为太子,知章迁宾客、授秘书监。晚节尤诞放,邀嬉里巷,自号“四明狂客”。及秘书外监,每醉辄属词,笔不停书,咸有可观,未始刊饬。善草隶,好事者具笔研从之,意有所惬,不复拒,然纸才十数字,世传以为宝。

"长安一相见":在长安头一次相见,

"呼我谪仙人":他就称呼我为天上下凡的仙人。

# 谪仙人:被贬谪到人间来的仙人。

"昔好杯中物":当初是喜爱杯中美酒的酒中仙,

# 杯中物:即酒。语出陶潜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翻为松下尘":今日却已变成了松下尘。

# 松下尘:已亡故的意思,古时坟墓上多植松柏,故云。语出释昙迁诗:“我住刊江侧,终为松下尘。”,翻:一作今。

"金龟换酒处":每想想起用盎龟换酒的情景,

# 金龟换酒:《本事诗》: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声益光赫。“金龟”盖是所佩杂玩之类,非武后朝内外官所佩之金龟也。杨升庵因杜诗有“金鱼换酒”之句偶尔相似,遂谓“白弱冠遇贺知章在中宗朝,未改武后之制”云云。考武后天授元年九月。改内外官所佩鱼为龟。中宗神龙元年二月,诏文武官五品以上,依旧式佩鱼袋。当是时,太白年未满十龄,何能与知章用遇于长安?又知章自开元以前,官不过太常博士,品居从七,于例亦未得佩鱼。杨氏之说,殆未之考耶?

"却忆泪沾巾":不禁就悲伤地泪滴沾巾。

"狂客归四明":狂客贺先生回到四明,

# 四明:浙江旧宁波府的别称,以境内有四明山得名。四明山,在今浙江宁波市西南。

"山阴道士迎":首先受到山阴道士的欢迎。

# 山阴:今浙江绍兴,贺知章的故乡。

"敕赐镜湖水":御赐一池镜湖水,

# 镜湖: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北麓。《唐书》:贺知章,天宝初病,梦游帝居,数日寤,乃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许之。以宅为千秋观而居,又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既行,帝赐诗,皇太子百官饯送。擢其子曾子为会稽郡司马,赐绯鱼,使侍养。幼子亦听为道士。卒年八十六。

"为君台沼荣":为您游赏在山光水色之中。

# 沼:池塘,这里指镜湖。

"人亡余故宅":人已逝去仅余故居在,

# 故宅:据王琦《李太白全集》注引《会稽志》。唐贺秘监故宅在会稽县东北三里,遗址今已不存。施宿《会稽志》:唐贺秘监宅,在会稽县东北三里八十步,今天长观是。

"空有荷花生":镜湖里空有朵朵荷花生。

"念此杳如梦":看到这些就使人感到人生渺茫如一场大梦,

"凄然伤我情":使我凄然伤情。

"太子宾客贺公":太子宾客贺知章,

"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在长安紫极宫一看见我,

"呼余为谪仙人":称我为谪居世间的仙人,

"因解金龟换酒为乐":于是,他解下身上的金龟饰物,用来换取酒,以此为乐。

# 金龟换酒:《本事诗》: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声益光赫。“金龟”盖是所佩杂玩之类,非武后朝内外官所佩之金龟也。杨升庵因杜诗有“金鱼换酒”之句偶尔相似,遂谓“白弱冠遇贺知章在中宗朝,未改武后之制”云云。考武后天授元年九月。改内外官所佩鱼为龟。中宗神龙元年二月,诏文武官五品以上,依旧式佩鱼袋。当是时,太白年未满十龄,何能与知章用遇于长安?又知章自开元以前,官不过太常博士,品居从七,于例亦未得佩鱼。杨氏之说,殆未之考耶?

"殁后对酒":贺知章死后我独自一人对着酒杯,

"怅然有怀":感到怅然若失,

"而作是诗":因此写下了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对酒忆贺监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组五言古诗。第一首以“金龟换酒”事为中心,追忆与贺知章的情谊。第二首从贺知章归乡后着笔,进一步抒发诗人内心的怀念与悲凄之情,两首诗在艺术上主要采用了今昔对比的手法,随着镜头的一再转换,展现出诗人抚今追昔、怀念旧友、感慨万千的心绪。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贺知章,字季真,会稽永兴(今浙江萧山)人。性情旷达,善谈笑,自号“四明狂客”及“秘书外监”,与李白是忘年之交。天宝三年(744)春正月,贺知章因病告老还乡,临行时李白作《送贺监归四明应制》及《送贺宾客归越》送别贺知章,贺知章回乡后不久便去世了,卒年八十六岁。就在贺知章辞官归里的同三月,李白似乎也遭谗受谤被赐金放还,挥泪离开了长安。天宝六年(747),李白往会稽凭吊贺知章,回首往事,对酒思人,昔日的欢乐,今日的悲辛,一时涌上心头,百感交集之下,写下了这两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五言古诗,也是一组怀人诗。诗人通过追忆自己与贺知章之间的深厚情谊,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围绕二人长安相会时"金龟换酒"的豪迈往事与贺知章归隐镜湖后的殊荣与身后凄凉,表达了对知音逝去的深切悲痛与人生无常的苍凉感慨。

2. 写作手法

对比:这两首诗在艺术上主要采用了今昔对比的手法,随着镜头的一再转换,展现出诗人抚今追昔、感慨万千的心绪。第一首前四句着重对昔日的追忆,但后四句却是在今昔、今昔的反复重迭之中,来加强感情的抒发。第二首前四句言昔,后四句言今,同样是在对比之中展示出诗人那极不平静的心绪。这一手法的运用,无疑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倒装:“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这里的“换酒处”与下句的“却忆”是倒装句,本应为:“却忆金龟换酒处”,但诗人为了强调“金龟换酒”之事,突出贺知章豪爽的性格和对友情的倾心,特将此句改为倒装。虚实结合:“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贺知章是“请为道士还乡里”,故云“道士迎。二句虽同为遥忆,但前句实写,后句虚拟,概括了贺知章还乡的整个过程,表达了作者对贺知章功成身退、荣归乡里的欣喜与羡慕之情。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以“金龟换酒”事为中心,追忆与贺知章的情谊。“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开篇两句点明追忆对象,继而回顾“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的往事,此段叙述与诗序内容相呼应。“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形成今昔对比,“昔好杯中物”概括了贺知章嗜酒的生平雅趣。值得注意的是,李白在这组诗作中将二人情谊的纽带聚焦于"酒"这一意象。事实上,贺知章确有"酒仙"之称,其生平与酒密更是不可分。“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金龟换酒”,可以说是李白与贺知章交往中最难以忘怀的一幕。这里的“换酒处”与下句的“却忆”是倒装句,本应为:“却忆金龟换酒处”,但诗人为了强调“金龟换酒”事,以突出贺知章那豪爽的性格和对友情的倾心,方作如此安排。今日对酒,诗人难免会想起昔日“长安一相见”的情形,也更不会忘记“金龟换酒”那令人惬意的一幕;尤其是当诗人在今与昔的反复对比与追忆中,其中也不排斥诗人自身的遭际,不能不倍加思念这位曾有知遇之恩的亡友,不能不泪盈满巾。第二首从贺知章归乡后着笔,进一步抒发诗人内心的怀念与悲凄之情。“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贺知章是“请为道士还乡里”,故云“道士迎。二句虽同为遥忆,但前句实写,后句虚拟。“归”、“迎”二字概括了贺知章还乡的整个过程,容量极大。“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贺知章归乡时,皇帝曾下诏,将镜湖剡川一曲赐于他,作为放生池。“为君台沼荣”,即为这一片池塘增添了荣耀和光彩。以上四句平平道来,似无深意,但它却很自然地把读者带回到了当初长安送别的场面,更令人不禁想起李白当时赠行的两首诗:“久辞荣禄遂初衣,曾向长生说息机。真诀自从茅氏得,恩波应阻洞庭归。”(《送贺监归四明应制》)“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送贺宾客归越》)完全是一种乐观的、恭贺的态度。对于贺知章来说,这种“辞荣禄”而“遂初衣”的结局,的确是功成身退、荣归乡里。而这正是李白所羡慕、所追求的。但诗人感情一转:“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可以想象,如果贺知章还在世的话,此时二人的相聚,应该是怎样的情形。“荷花生”不仅点明了此行的季节,而且还带有无限的感情,尤其是“空有”二字,更准确地传达出了诗人那深深的思念之情。对酒怀人,往事历历在目,然而“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然而美好的往事已经远去,现实只有孤零零的故宅。诗人想到宅子的主人,自己的好友,已经故去,而自己似乎也失去了依靠,遭谗受谤,不得重用,一切理想和希望也近乎破灭,不得不离开长安。回首往事,昔日的欢乐,今日的悲辛,一时涌上心头,诗人不免凄然落泪。

4. 作品点评

这两首诗主要运用今昔对比手法,通过场景切换展现诗人抚今追昔的感慨。第一首前四句着重追忆往昔,后四句则通过今昔意象的多次回环叠加,强化情感表达的层次感。第二首前四句追忆往昔,后四句转写当下,同样通过今昔对照呈现诗人难以平静的心境。这种对比手法的运用,有效强化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谪仙”之目,季真为青莲第一知己,故青莲此诗倍觉淋漓捐快。

清吴瑞荣《唐诗笺要》

# 严云:以“狂客”答其呼,易地皆然,又不过誉,真率可法。

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 初唐以律行古,局缩不伸;盛唐以古行律,其体遂败。良马之妙,在折旋蚁封;豪士之奇,在规矩妙用。若恃一往,非善之善也。《对酒忆贺监》、《宿五松山下荀媪家》、《宿巫山下》、《夜泊牛渚怀古》,清音秀骨,夫岂不佳?第非律体所宜耳。

明陆时雍《唐诗镜》

# 后半苍凉,沉痛直写,中有真致,不是枯率。此大须按纸背索之。潘一山曰:得五、六作对语,便不全落直置。

清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 白于知章有知己之感,对酒伤怀,不减西州一恸。

清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下一篇:唐·栖一《垓下怀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