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ōng
xuě
yín

朝代:宋作者:金朋说浏览量:3
tóng
yún
chuí
liù
chū
màn
tiān
què
xiào
guǎng
广
wén
zhèng
yán
hán
zuò
zhān

译文

彤云低垂,笼罩着四方原野,六出雪花,在漫天飞舞飘荡。却要笑那国子监的郑先生,严寒时节,连取暖的坐毡都没有。

逐句剖析

"彤云垂四野":彤云低垂,笼罩着四方原野,

"六出舞漫天":六出雪花,在漫天飞舞飘荡。

"却笑广文郑":却要笑那国子监的郑先生,

"严寒无坐毡":严寒时节,连取暖的坐毡都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冬雪吟》是宋代诗人金朋说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的开篇“彤云垂四野,六出舞漫天”,寥寥十字便将阴云低垂、笼罩四方原野,六角雪花漫天飞舞的壮阔画面铺展眼前,尽显自然景象的磅礴与灵动。后两句“却笑广文郑,严寒无坐毡”,巧妙化用唐代广文馆博士郑虔的典故,这位以清贫著称的文人,在酷寒中竟无坐毡御寒。诗人以一个“笑”字点染,看似诙谐打趣,实则藏着几分对寒士处境的体恤,更在冰天雪地的背景下,透出一种于困厄中自适自乐的豁达。整首诗既见诗人对冬雪景致的细腻体察,亦显其将生活况味与历史典故相融的巧思,字里行间流转着幽默而通透的襟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代诗人

金朋说(?~?),宋代诗人。字希传,号碧岩,休宁(今属安徽)人。曾师从朱熹,孝宗淳熙进士。初为教官,后任鄱阳令,因庆元党禁夺职归家,隐居碧岩山,时人将他比作陶潜。有《碧岩诗集》2卷,明万历间裔孙金袍曾刊刻,今存清抄本。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咏雪诗。通过描绘彤云布满四方原野,雪花漫天飞舞的冬日雪景,又提及郑广文(郑虔)在严寒中连取暖坐毡都没有的窘境。既展现冬雪景象,又暗含对贫士艰难处境的同情,以及对其安贫状态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却笑广文郑,严寒无坐毡”一句,在虚实相生的笔法中尽显巧思。“严寒”是眼前实景,而“广文郑”(郑虔)清贫无毡的轶事则是虚写,诗人借唐代典故勾勒出一位在严寒中困顿却不失风骨的文人形象。实景的酷寒为虚写的典故提供了真切的背景,让“无坐毡”的清贫更显具体可感;虚写的轶事又赋予实景的严寒以情感温度,将自然的严寒与人文的幽默巧妙融合,既强化了诗歌的画面感,又深化了对寒士境遇的感慨。借代:“六出舞漫天”中“六出”一词的运用,是借代手法的体现。诗人以雪花“六出”(六角形)的形态特征代指雪花本身,既避免了直白表述的平淡,又让意象更显凝练生动。白描:“彤云垂四野,六出舞漫天”两句,以白描手法写出冬日雪景的壮阔。诗人未用浓墨重彩的辞藻,仅以“彤云”“四野”“六出”“漫天”等朴素词汇,便直截了当地呈现出阴云低垂、笼罩四方原野,雪花如精灵般在天地间肆意飞舞的景象。“垂”字写出彤云的厚重与广阔,“舞”字赋予雪花姿态,寥寥十字,不加烘托渲染,写成冬日雪天的磅礴,尽显白描手法。用典:“却笑广文郑,严寒无坐毡”一句巧妙运用典故,化用了唐代广文馆博士郑虔任职时清贫无毡御寒的轶事。此处用典,将历史中郑虔的困顿境遇与诗中漫天风雪的严寒实景相勾连,让“严寒”不仅是眼前的自然景象,更成为映照文人清贫处境的背景。诗人以“笑”字赋予典故诙谐色彩,看似打趣郑虔在酷寒中无毡可依的窘迫,实则藏着对寒士的体恤,

3. 分段赏析

“彤云垂四野,六出舞漫天”,以简练笔法勾勒出冬日独特景象。“彤云”点明天空中密布的阴云,“垂四野”展现出阴云低垂、笼罩四方原野的广阔;“六出”代指雪花,“舞漫天”则生动描绘出雪花在空中肆意飞舞、遍布天地的动态。短短十字,便将冬日彤云密布、雪花纷飞的壮阔画面清晰呈现,字里行间透着对自然景象的精准捕捉。“却笑广文郑,严寒无坐毡”,化用了唐代郑虔任广文馆博士时清贫无毡的轶事。此处,眼前漫天风雪的严寒是实景,郑虔无毡御寒的过往是虚写,虚实结合间,既让读者感受到冬日的酷寒,又借“笑”字生出几分诙谐。这笑意并非嘲讽,而是藏着对清贫文人的体恤,在严寒背景下,巧妙融合了困顿与豁达,让诗句在简洁中蕴含着深沉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泂《远怀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刘克庄《三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