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zhèng
dào
·
·
zhèng
dào

朝代:宋作者:释印肃浏览量:2
fēng
jīn
gāng
yàn
shuō
wén
fēi
dùn
jiàn
kāi
cháng
fàng
bái
háo
guāng
qíng
yàn

译文

般若(智慧)如锐利锋芒,金刚(佛法之力)似炽热火焰,无法用言语诉说、用听闻领悟,也并非顿悟或渐悟能简单界定。佛法如倚靠着天际,长久放射出白色毫光,祈愿降雨或天晴,凭借佛法之力没有不应验的。

逐句剖析

"般若锋兮金刚焰":般若(智慧)如锐利锋芒,金刚(佛法之力)似炽热火焰,

"无说无闻非顿渐":无法用言语诉说、用听闻领悟,也并非顿悟或渐悟能简单界定。

"倚开长放白毫光":佛法如倚靠着天际,长久放射出白色毫光,

"祈雨祈晴无不验":祈愿降雨或天晴,凭借佛法之力没有不应验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南宋僧人释印肃所作佛偈。主题围绕佛法奥义展开,借“般若锋”“金刚燄”等佛教意象,阐释佛法非言语可述、非顿渐可拘的深邃,又以“白毫光”“祈雨祈晴验”彰显佛法神奇与灵验。运用佛教象征、隐喻,语言简洁却富含宗教哲理。第一句以比喻展现佛法如锐利锋芒、炽热火焰,可破迷障;次句阐释佛法难用言语、听闻理解,不局限于顿悟或渐悟,凸显其深邃;第三句将佛法具象为神圣的白毫光,营造普照意境;尾句彰显佛法灵验,关联信仰与现实,传递佛教智慧与影响。体现了释印肃对佛法的深刻体悟,以简短文字了传递佛教智慧,是研究宋代佛教文学、佛理阐释的文本。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句“般若锋兮金刚焰”,以比喻展现佛法特质。“般若”为佛教智慧,“锋”赋予其锐利、能破迷障的力量;“金刚”象征坚固、不可摧毁,“焰”表炽热、具有威慑力,二者结合,生动呈现佛法如锐利火焰,可摧毁烦恼、启迪智慧,从宗教意象角度,构建佛法强大且神圣的形象。次句“无说无闻非顿渐”,阐释佛法高深奥义。“无说无闻”强调佛法难以用言语表述、用听闻领悟,超越世俗认知方式;“非顿渐”指出佛法不局限于顿悟(瞬间领悟)或渐悟(逐步修行领悟)的模式,体现佛教对“悟”的多元理解,传递出佛法深邃、难以简单界定的哲理,引导读者思考佛法的超越性。第三句“倚天长放白毫光”,描绘佛法的神圣显化。“倚天”赋予佛法崇高、与天相连的地位,“白毫光”是佛教中佛、菩萨眉间放射的智慧光明,象征佛法普照、慈悲与护佑,此句将佛法具象为长久放射的白毫光,营造出佛法神圣、普照世间的意境,强化宗教感染力。末句“祈雨祈晴无不验”,彰显佛法的灵验。说明凭借佛法的力量,祈愿降雨或天晴,都能应验,体现佛教信众对佛法“有求必应”的信仰,将佛法与现实祈愿关联,突出佛法在世俗生活中可施展的影响,也反映出宗教文学对佛法神奇功效的宣扬。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抡《壶中天慢》

下一篇:宋·宋祁《对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