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iǎn
jiàng
chún
·
·
xiāo
hán
lín

朝代:宋作者:姚述尧浏览量:3
xiāo
hán
lín
cóng
yáo
yìng
sōng
huáng
fèng
zān
xié
xiào
ào
dōng
fēng
zhǒng
yōu
fāng
yǒu
xiān
chūn
xiāng
fēng
guó
rén
zhēng
mèi
shǔ
táo

译文

在清幽潇洒的寒林之中,如美玉般的兰花丛远远映照在松竹之下。兰花如华美的簪斜插在纷披四散的长叶中。兰花在东风中欢快地摇曳,神态傲然。兰花散发着清幽的芬芳,自带一种先于春天到来的意趣。风中飘来缕缕香气。人们争相献媚,不是桃李能比的。

逐句剖析

"潇洒寒林":在清幽潇洒的寒林之中,

# 潇洒:清高脱俗。

"玉丛遥映松篁底":如美玉般的兰花丛远远映照在松竹之下。

# 松篁:松竹。

"凤簪斜倚":兰花如华美的簪斜插在纷披四散的长叶中。

# 凤簪:华美的簪。

"笑傲东风里":兰花在东风中欢快地摇曳,神态傲然。

# 东风:春风。

"一种幽芳":兰花散发着清幽的芬芳,

"自有先春意":自带一种先于春天到来的意趣。

"香风细":风中飘来缕缕香气。

"国人争媚":人们争相献媚,

"不数桃和李":不是桃李能比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点绛唇·兰花》是宋代词人姚述尧创作的咏物词。此词上片以简练笔触勾勒兰花形态,通过“凤簪斜倚”的拟人化描摹,将兰瓣比作美人发饰,既展现其清丽姿态,又暗含“笑傲东风”的孤高气韵,赋予植物以人格化特质。下片聚焦兰花幽香特质,以“香风细”呼应其淡雅芬芳,更以“不数桃和李”的对比手法,凸显兰花不争艳而自芳的品格,既契合兰花凌寒先春的自然属性,又暗含对世俗审美的疏离态度。全词通过形态与香气的双重刻画,运用拟人、对比等手法,在含蓄隽永的笔调中完成对兰花高洁品性的诗意诠释,展现了宋代咏物词“不即不离”的审美传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代词人

姚述尧(?~?),宋代词人。字进道,华亭(今属上海)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乾道四年知温州乐清县,孝宗和淳熙间历知鄂、信二州,不久后改任主管亳州明道宫。其词风格或兴寄高远,或情感细腻。部分慢词气势豪放,风格接近苏轼;一些短调则清新灵动。陆心源谓其词“清丽芊绵,绝无语录气,亦南宋道学家所罕见也”。有词作如《点绛唇·兰花》《行香子·天赋仙姿》。著有《萧台公余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宋词,也是一首咏物词。描绘了寒林中兰花以玉质冰姿傲立松竹间的清雅意象,通过"凤簪斜插"的巧妙比喻和"东风笑傲"的拟人手法,展现了其超越桃李的幽贞品格,寄托了词人对高洁人格的向往与追求。

2. 分段赏析

“潇洒寒林”,以“潇洒”勾勒兰花清逸之姿,寒林背景暗示其凌霜而立的孤高品性,与世俗繁花形成反差;“玉丛遥映松篁底”,“玉丛”喻花色莹润,“松篁底”借松竹的挺拔坚韧反衬兰花幽独,暗含君子比德之意。“凤簪斜倚”,以凤簪拟花瓣形态,刻画兰花纤细优雅的轮廓;“笑傲东风里”赋予其人格化神态,凸显超然物外的洒脱气质,与后文“不数桃李”形成呼应。“一种幽芳”,直述兰花香气清雅特质;“自有先春意”强调其花期早于桃李,暗含不争艳而独守本真的品格,呼应前文“寒林”“松篁”的时序与境遇。“香风细”,以嗅觉与触觉结合,摹写香气若有若无的缥缈感;“国人争媚”转写世俗对兰花的推崇,与“不数桃和李”构成对比,通过贬抑桃李的俗艳,强化兰花精神境界的崇高性。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吕渭老《早梅芳近》

下一篇:宋·张镃《桂隐纪咏·俯镜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