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泠泠":流水发出泠泠的声响,
# 泠泠:形容声音清越。
"断桥横路梅枝亚":梅枝横斜在断桥边的路上。
# 亚:通压,下垂的样子。,断桥:在杭州西湖白堤上。原名宝祐桥,又称段家桥,唐时称为断桥。
"雪花飞下":雪花纷纷扬扬飘落。
"浑似江南画":好似一幅江南水墨画。
# 浑似:简直好像。
"白璧青钱":用白玉和铜钱想要买下,
# 青钱:即铜钱古代货币。,璧:古玉器名。平圆形,正中有孔。也泛指美玉。
"欲买春无价":却道春色无价难衡量。
"归来也":归来时春风吹过原野。
"西风平野":风拂过平坦的旷野。
"一点香随马":马蹄声中飘来一缕梅香。
宋代诗人
朱翌(1097~1167),宋代诗人。字新仲,号灊山居士、省事老人,舒州怀宁县(今安徽潜山)人。政和八年进士,历任溧水主簿、秘书少监、中书舍人等职,参与编纂《徽宗实录》。因不附秦桧,被贬韶州,秦桧死后复起为秘阁修撰,历任知宣州、平江府等职,官至敷文阁待制。朱翌承家学,其父曾从苏轼、黄庭坚游,故其诗文有元祐遗风。诗风跌宕纵横,伟丽伉健,喜以成语属对,妥帖自然。著有《灊山集》《猗觉寮杂记》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点绛唇·梅》是南宋词人朱翌创作的咏梅词,属宋词中的小令体裁,题材为咏物抒怀。全词以西湖断桥边的寒梅为吟咏对象,上片通过"流水泠泠,断桥横路梅枝亚"的视听结合,勾勒出雪映寒梅的清冷意境。下片表达春色无价的珍视,又暗含对高洁品格的追慕,结句"一点香随马"则化用"踏花归去马蹄香"典故,在早春意境中凸显梅香清雅。既展现早春的生机,又暗含对坚韧品格的赞颂。
2. 写作手法
烘托:本词以“流水泠泠”“雪花飞下”等清幽之景烘托梅花的孤高品格。如“流水泠泠,断桥横路梅枝亚”,以泠泠流水和横斜梅枝的静谧画面,衬托梅花凌寒而立的姿态,使梅花的高洁更显突出。
3. 分段赏析
上片以“流水泠泠”起笔,泠泠水声如玉佩相击,虽写冬景却无冰泉冷涩,暗透春意萌动。次句“断桥横路梅枝亚”中,“横”字显梅枝舒展之态,“亚”字状枝条低垂之姿,双重空间构图勾勒出断桥边梅影横斜的画境。三句“雪花飞下”转写动态雪景,“飞下”二字精准捕捉江南瑞雪轻柔飘落之态,为傲雪寒梅铺设静谧背景。结句“浑似江南画”总括全片,将听觉的泠泠水声、视觉的断桥梅枝与触觉的纷扬飞雪交融,形成多维度的诗意空间。下片“白璧青钱”以贵重之物喻春色无价,既暗合李白“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的哲思,又暗含春光难驻的怅惘。“归来也”三字尤见匠心:若作“归去也”仅表游赏结束,而“归来也”既可指游人返程,亦可解作春意归来,为末句埋下伏笔。尾句“一点香随马”化用“踏花归去马蹄香”典故却另辟蹊径,以“一点香”凸显早梅幽韵——既不同于春深时节的馥郁,又与“更无一点尘随马”形成虚实对照,暗写词人踏雪寻梅时衣袂沾香的雅趣。
# 梅词如此清峻,何羡坡公“绿毛么凤”之作。
明卓人月《古今词统》
# 西湖咏梅者多矣,而不为雕琢,自然大雅,首推此词。
清王奕清《历代诗馀·词话》
上一篇:宋·罗愚《白鹭亭》
下一篇:宋·刘克庄《短章二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