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霁彩虹卧":雨过天晴,彩虹横卧天际,
"半夜水明楼":半夜湖水明亮,把楼阁照亮。
"太湖极目":极目远眺太湖,
"四面水尽是天流":四面湖水茫茫,仿佛与天相连流淌。
"几点鲈乡荻浦":那几处产鲈鱼、莼菜的水乡,
# 荻:一作莼。
"万叠鲸波雪浪":万里波涛如鲸涌雪浪,
# 叠:一作里。
"掀舞小渔舟":小小的渔舟在浪中跌宕。
"金饼挂蟾魄":金饼似的明月悬挂天空,
"时景正中秋":此时正是中秋时光。
"钓纶轻":钓丝轻盈,
"兰棹稳":木兰船安稳,
"笑王侯":我笑傲王侯将相。
"一蓑一笠":身披蓑衣头戴斗笠,
"得意何必美封留":这般惬意哪需封侯拜相。
"纵使金章鼎贵":纵然有高贵的金印、显贵的地位,
"何似玉樽频到":怎比得上举起玉杯畅饮,
# 频到:一作倾倒。
"一醉可消愁":一醉能消心中愁肠。
"三士在何许":仙女如今在何方,
# 三士:一作玉女。
"唤起与同游":真想把她唤起同游这美好湖光。
宋代文学家
赵善括(1132?~1198?),宋代文学家。字无咎,号应斋,祖籍隆兴(今江西南昌)。太宗七世孙,尝登进士,历官常熟令,后知鄂州,官至岳州漕帅佐。赵善括工诗词,与辛弃疾、洪迈等人多有诗词唱和,词风骏迈,与辛弃疾相似。其诗感物而发,触兴而作。其文大抵平淡夷易,不为追琢,不立崖险,归于适用。主要作品有《金陵有感》《沁园春·和辛帅》。著有《应斋杂著》。
1. 分段赏析
上阕“雨霁彩虹卧,半夜水明楼。太湖极目,四面水尽是天流”,词人起笔描绘出雨后天晴的壮丽画面,彩虹横卧天际,半夜湖水在月光映照下明亮闪烁,照亮楼阁。放眼太湖,水天相连,仿佛四面的水都向天际流去。这几句通过视觉描写,从彩虹到湖水,再到广阔的太湖景象,营造出开阔、空灵的意境,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展现出大自然的雄浑与壮美,为全词奠定了豪迈、旷达的情感基调。“几点鲈乡荻浦,万叠鲸波雪浪,掀舞小渔舟。金饼挂蟾魄,时景正中秋”,词人进一步细化画面,用“鲈乡荻浦”点明地点特色,同时以“几点”与“万里”形成对比,突出空间上的辽阔。万里波涛如雪浪翻涌,小渔舟在其中掀舞,一动一静间,尽显太湖的波澜壮阔与生机活力。而“金饼挂蟾魄”形象地写出中秋明月如金饼般悬挂天际,点明时令,将自然景色与中秋佳节的氛围相融合,既展现了太湖的壮美,又增添了节日的温馨与浪漫。下阕“钓纶轻,兰棹稳,笑王侯”,过片后,词人笔锋一转,从写景过渡到写人,描绘自己在太湖上悠然垂钓的情景。“钓纶轻”写出垂钓时的轻松惬意,“兰棹稳”则表现出船行的安稳。在这样的情境下,词人自觉心境超脱,足以笑傲王侯。此句通过对自身闲适生活的描写,直接表达出对功名利禄的轻视,体现出一种豁达、豪迈的情怀,将自己与世俗的权贵区分开来,凸显出精神上的富足与独立。“一蓑一笠,得意何必美封留。纵使金章鼎贵,何似玉樽频到,一醉可消愁”,词人进一步阐述自己的人生态度,认为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隐生活,所获得的满足与快乐远胜过封侯拜相。即便拥有高贵的金印,享尽荣华富贵,又怎比得上手持玉樽,开怀畅饮,一醉解千愁?这里运用对比手法,将渔隐生活的自在与官场的显贵相对比,强化了词人对淡泊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的看淡,同时也流露出其在现实中可能存在的无奈与忧愁,只能借饮酒来排解。“三士在何许,唤起与同游”,结尾两句,词人突发奇想,询问仙女在何处,想要将其唤起一同游玩。这一浪漫的想象,使词境更加空灵、超脱,将词人的旷达情怀推向极致。在前面表达对现实名利的超脱后,此处进一步展现出词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渴望在更自由、美好的情境中畅游,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余韵悠长。
下一篇:宋·赵师侠《扑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