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ái
mén
liǔ

朝代:元作者:杨维桢浏览量:3
chū
bái
mén
liǔ
wén
jīn
shì
shēng
shì
nǎng
shì
jīn
kōng
xià
xīn
bǎi
nián
wéi
xiàng
lái
méi
tiāo
jiū
níng
wèi
jīn

译文

漫步走出白门,路边柳树依依,忽然听见有人唱起《金缕衣》的歌曲。你只顾及眼前的生活,却忘了曾经的誓言,过去的承诺如今已被抛弃。白白辜负了曾经共同许下的心愿,原以为能以百年作为约定的期限。回想当初那个轻浮的媒人,如今怎能让人再去思念呢?

逐句剖析

"步出白门柳":漫步走出白门,路边柳树依依,

"闻歌金缕衣":忽然听见有人唱起《金缕衣》的歌曲。

"事生不事死":你只顾及眼前的生活,却忘了曾经的誓言,

"曩誓今已遗":过去的承诺如今已被抛弃。

# 遗:作违。

"空负地下心":白白辜负了曾经共同许下的心愿,

"百年以为期":原以为能以百年作为约定的期限。

"向来媒佻鸠":回想当初那个轻浮的媒人,

"宁为今日思":如今怎能让人再去思念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白门柳》是元代诗人杨维桢创作的五言古体诗。此诗开篇以“白门柳”“金缕衣”等意象营造离别的哀婉氛围,继而直抒“曩誓今已遗”的誓言背弃之痛,通过“事生不事死”的现实与“百年以为期”的往昔约定形成鲜明对照,倾诉真心错付的徒劳与怅惘;尾联以“媒佻鸠”的反问引发对旧日选择的反思,将个人情感体验拓展至对世俗轻诺寡信的深层思索。全诗不拘律诗格律,以质朴凝练的语言,逐层递进地展现了从哀痛控诉到冷静自省的情感脉络,既饱含对情感幻灭的深沉遗憾,亦隐含对世风薄情的隐微批判。其情感沉郁深婉,意象含蓄典重,在古体诗的自由形式中实现了抒情与哲思的融合,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与思想深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文学家

杨维桢(1296~1370),元代文学家。一作杨维祯,字廉夫,号铁崖。因擅吹铁笛,自号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杨维桢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一生致力于诗文辞赋的革新,亦工散曲,又善行草书。其尤以倡导古乐府而追随者甚众,形成“铁雅诗派”。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其在创造手法上有浪漫主义的特点,好驰骋异想,运用奇辞,受李贺影响很深。代表作品有《丽则遗音》《铁崖先生古乐府》《东维子文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步出白门柳,闻歌金缕衣”以“白门柳”这一离别意象破题,借“柳”谐音“留”渲染离愁氛围,同时引入《金缕衣》典故,暗喻昔日珍贵时光,为全诗奠定今昔对比的情感基调,体现以典入景、借景抒情的特色。颔联“事生不事死,曩誓今已遗”直陈情感冲突,用直白的语言揭露对方重现实轻承诺、背弃旧日誓言的行为,以“生”与“死”、“今”与“曩”的对比,将个人哀怨升华为对承诺与现实割裂的理性认知,尽显古体诗质朴直率风格。颈联“空负地下心,百年以为期”中,“空负”二字为诗眼,凝练表达真心错付的徒劳,“地下心”与“百年为期”形成强烈反差,通过时间与情感的对举,将誓言背弃的后果具象化,深化“誓言脆弱”主题。尾联“向来媒佻鸠,宁为今日思”以反问作结,借“媒佻鸠”隐喻昔日促成关系的轻率因素,表面质疑他人,实则自我反省,从叙事抒情转向理性追问,运用隐喻与反问,使批判与反思含蓄深沉,实现情感层次跃升与思想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睢景臣《哨遍·高祖还乡》

下一篇:元·徐再思《无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