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幄千重碧":层层叠叠的密枝浓叶像千重碧绿的帷幕,
# 幄:帷幕。
"疏巾一拶红":枝头的榴花像簇拥的疏巾团团火红。
# 一拶:挤簇成一团。
"花时随早晚":花时本来有早有晚,
"不必嫁春风":不必赶时髦委身于春日的东风。
# 春风:一作“东风”。
元代文学家
杨维桢(1296~1370),元代文学家。一作杨维祯,字廉夫,号铁崖。因擅吹铁笛,自号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杨维桢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一生致力于诗文辞赋的革新,亦工散曲,又善行草书。其尤以倡导古乐府而追随者甚众,形成“铁雅诗派”。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其在创造手法上有浪漫主义的特点,好驰骋异想,运用奇辞,受李贺影响很深。代表作品有《丽则遗音》《铁崖先生古乐府》《东维子文集》等。
1. 分段赏析
“密幄千重碧”,诗人开篇将石榴树茂密的枝叶比作层层叠叠的绿色帐幕。“密幄”一词,形象地描绘出枝叶相互交织、郁郁葱葱的状态,让人仿佛能看到石榴树那枝繁叶茂的模样,感受到其蓬勃的生机。一个“千重”,更强调了枝叶数量之多,层次之丰富,“碧”字则点明了叶子的颜色,翠绿欲滴,惹人喜爱,为后面石榴花的出场营造了一个繁茂而清新的背景。“疏巾一拶红”,此句笔锋一转,聚焦于石榴花。诗人用“疏巾”来形容石榴花稀疏地点缀在枝叶间,就像头上稀疏的头巾。而“一拶红”堪称神来之笔,“拶”原是旧时一种酷刑工具,这里用来形容石榴花萼,不仅在形状上极为贴切,更让人由“拶”联想到受刑者手指被夹出血的鲜红,从而生动地展现出石榴花那艳丽夺目的红色,与前面的“千重碧”形成鲜明对比,一红一绿,相互映衬,使石榴花在绿叶的衬托下愈发娇艳。“花时随早晚,不必嫁春风”,诗的后两句由对石榴花形态的描写转入对其品性的揭示。不同的花卉有各自的开花时节,石榴花花期在夏季,不与春天的百花一同绽放。“随早晚”体现出石榴花顺应自然规律,不刻意追赶潮流的淡然态度。“不必嫁春风”中,一个“嫁”字将石榴花拟人化,表明它无需像桃李等春花那样,为了迎合春天而开放,展现出一种独立、不随波逐流的品格。诗人借石榴花,实则表达自己对这种遵循自然、坚守自我精神的赞美,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引发读者对生活与人生态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