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ài
bái

朝代:元作者:梅之焕浏览量:3
cǎi
shí
jiāng
biān
duī
bái
zhī
míng
gāo
qiān
lái
lái
wǎng
wǎng
shǒu
shī
bān
mén
qián
nòng

译文

采石江边有一堆土,而李白的名声流传千古。来来往往的人在此题上一首诗,就像在鲁班门前卖弄大斧一样。

逐句剖析

"采石江边一堆土":采石江边有一堆土,

# 采石:即采石矶,原名牛渚矶,是牛渚山突出长江的部分形成的。地在今安徽省马鞍山市长江东岸。相传为李白醉酒捉月溺死之处,有太白楼、捉月亭等古迹。

"李白之名高千古":而李白的名声流传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来来往往的人在此题上一首诗,

"鲁班门前弄大斧":就像在鲁班门前卖弄大斧一样。

# 弄大斧:班门弄斧。,鲁班:我国古代有名的巧匠,传说是春秋时的公输般,因“般”和“班”同音,后通成鲁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题李太白墓》作为一首七言绝句,以别出心裁的笔触展现独特韵味。诗的开篇,诗人以“一堆土”这般质朴甚至略显粗陋的表述,道出李白的埋骨之所,看似寻常的起笔却暗藏玄机。紧接着第二句,笔锋一转,直接点明李白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与首句的平淡形成鲜明对照,一抑一扬间,张力十足。后两句中,诗人将讽刺的锋芒指向那些在李白墓碑前题诗留墨的人,辛辣地嘲讽其自不量力、班门弄斧的行径。全诗巧妙运用对比与讽刺手法,既饱含对李白超凡诗才的深切敬仰,也借古喻今,对那些在行家面前肆意卖弄之人予以尖锐批判,充满警世意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字彬父,别号信天,是明末大臣,湖广麻城人。

梅之焕(1575—1641)黄州府麻城人,字彬父,号长公、信天居士。梅国祯侄。能骑射。万历三十二年进士。由庶吉士迁吏科给事中。崇祯初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有靖边功。清兵入关,奉诏入卫。至京后期,温体仁以旧怨令落职候勘。后得复官,但终不召。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属于怀古诗与议论诗相结合的作品。整首诗借助对比与讽刺之法,既充分流露出对李白超凡诗学造诣的尊崇,又借古讽今,深刻地讽刺了那些在行家面前肆意炫耀之人,极具现实意义与警示价值。

2. 写作手法

典故:“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采用简单的对比叙事尽管这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堆土”,这里引用了中国著名能工巧匠鲁班的典故。“鲁班门前弄大斧”的意思是在鲁班家门口摆弄木工的斧子,比喻在专家面前献丑。

3. 分段赏析

开头两句“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以简笔对比叙事直击人心——看似寻常的“一堆土”,却是诗仙李白的长眠之所!这一对照既暗藏对李白诗名不朽的景仰,又为后文的讽刺埋下伏笔。据载,李白墓位于安徽当涂长江之滨的采石矶,这句诗正是对其葬地的具象化点题。“来来往往一首诗”勾勒出慕名而至者在墓前题诗的场景,然所谓“诗”多为自命不凡者的拙劣之作,与李白的盖世才华形成尖锐反差。结句“鲁班门前弄大斧”堪称神来之笔,以春秋时期鲁国能工巧匠公输班(即鲁班,被尊为中国建筑工匠鼻祖)的典故,辛辣讽刺那些在行家面前不自量力、班门弄斧之人。此句将鲁班与李白形成隐性呼应——前者是技艺巅峰的象征,后者是诗坛泰斗的化身,二者并置更强化了对“弄斧者”的嘲弄意味,使全诗在景仰与讽刺的张力中,完成对“自炫者可笑、谦逊者可敬”这一哲理的生动诠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郑禧《悼亡吟二首(其一)》

下一篇:元·贝琼《己酉端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