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āng

朝代:元作者:王冕浏览量:3
dōng
shān
西
shān
shēng
bái
yún
xiāng
rěn
jiàn
cán
chūn
hāo
zhǎng
guò
shù
hǎi
yàn
huā
qīng
xiào
rén
měi
shì
mén
shū
shì
shì
céng
jiè
jiǔ
nǎo
lín
guò
cóng
shí
yǒu
xiāng
chēn
guài
jiě
qián
zhēn

译文

东山上,西山上,白云悠悠地飘生,身处异乡,又怎忍心去面对这残败的暮春之景。野外的蒿草在雨水滋润下,疯长着超过了树木,海燕隔着花丛,仿佛在轻轻嘲笑我这个异乡人。我常常把自己关在屋里,疏远世间的繁杂事务,又何曾因为喝酒而惹恼过近邻。过往与邻里相处时,他们有时会嗔怪我,只是他们不理解我这如同《潜夫论》作者王符那般淡泊自守的真实心意啊。

逐句剖析

"东山西山生白云":东山上,西山上,白云悠悠地飘生,

"异乡那忍见残春":身处异乡,又怎忍心去面对这残败的暮春之景。

"野蒿得雨长过树":野外的蒿草在雨水滋润下,疯长着超过了树木,

"海燕隔花轻笑人":海燕隔着花丛,仿佛在轻轻嘲笑我这个异乡人。

"每是闭门疏世事":我常常把自己关在屋里,疏远世间的繁杂事务,

"何曾借酒恼比邻":又何曾因为喝酒而惹恼过近邻。

"过从时有相嗔怪":过往与邻里相处时,他们有时会嗔怪我,

"不解《潜夫》意思真":只是他们不理解我这如同《潜夫论》作者王符那般淡泊自守的真实心意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异乡》是元代诗人王冕的诗作。全诗围绕异乡漂泊之感展开,描绘了异乡残春之景,以自然景象衬托自身处境,用闭门疏世事展现其淡泊心境。首联奠定孤独基调,颔联借景强化复杂心情,颈联写自身生活态度,尾联表明不被理解仍坚守自我。整首诗通过借景抒情、对比等手法,生动展现诗人异乡漂泊的孤独与坚守,具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著名画家、诗人

王冕(1287~1359),元代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梅花屋主等,诸暨(今属浙江)人。出身农家,幼年牧牛,后从韩性学,试进士不第。后归隐九里山,靠卖画为生。其工墨梅,所作墨梅,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劲健有力;偶用胭脂作没骨梅。其诗风格豪迈刚健,不受常规格式的束缚。他还兼擅竹石,长于刻印。存世画迹有《南枝春早图》《墨梅图》等。著有《竹斋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东山西山生白云,异乡那忍见残春”开篇描绘出一幅宁静悠远的自然景象,东山西山之上,白云悠然飘荡,这本应是闲适之景,但紧接着笔锋一转,诗人直言身处异乡,面对残春之景,内心满是不忍。“那忍”强烈地抒发了诗人在异乡漂泊的孤寂与对时光流逝的感伤。春日将尽,在故乡之人或许尚可从容赏春,可诗人却只能在他乡目睹这暮春残景,孤独与惆怅油然而生,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颔联“野蒿得雨长过树,海燕隔花轻笑人”此联通过自然景象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复杂心境。野蒿在雨水的滋润下,生长迅猛,竟超过了树木,展现出一种蓬勃却又有些杂乱的生命力。而海燕隔着花丛,似乎在发出轻笑,这里“轻笑人”运用了拟人手法,海燕的“笑”,不知是在笑野蒿的肆意生长,还是在嘲笑诗人在异乡的落魄与无奈。诗人以自然之景映照自身处境,突出了他在异乡的格格不入之感,仿佛置身于热闹之外,独自品尝着漂泊的苦涩。颈联“每是闭门疏世事,何曾借酒恼比邻”从写景转向写诗人自身的生活态度与行为。诗人常常闭门不出,有意疏远世间繁杂之事,表明他远离世俗喧嚣、淡泊自守的心境。同时,诗人强调自己从不因借酒消愁而打扰邻里,展现出他为人的克制与修养。在异乡的孤独生活中,他虽有烦恼,却能以一种平和、自律的方式来应对,坚守着内心的宁静与道德准则。尾联“过从时有相嗔怪,不解《潜夫》意思真”诗人与邻里交往过程中,时常遭到他们的嗔怪。原来,诗人的行为方式与处世态度不被邻里理解。而诗人在这里提及《潜夫》,《潜夫》指东汉王符所著《潜夫论》,该书多有抨击时政、愤世嫉俗之语,王冕借此表明自己如同王符一般,有着不被常人理解的高远志向与真实心意。他在异乡虽孤独,却依然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哪怕被误解,也不改其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朱庭玉《天净沙·秋》

下一篇:元·马致远《双调·寿阳曲·江天暮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