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uě
zhōng
ǒu

朝代:唐作者:郑谷浏览量:1
​​luàn
piāo
sēng
shè
chá
yān
shī​
湿
lóu
jiǔ
wēi​
​jiāng
shàng
wǎn
lái
kān
huà
chù​
rén
suō
guī​

译文

雪花纷乱地飘人僧房,打湿了煮茶的烟,又密集地洒落歌楼,骤然降温,把客人的酒意也驱散了。傍晚江面上最可入画的景致,是渔夫披着蓑衣,打鱼归来。

逐句剖析

"乱飘僧舍茶烟湿":雪花纷乱地飘人僧房,打湿了煮茶的烟,

# 僧舍:是指僧人的住所。

"密洒歌楼酒力微":又密集地洒落歌楼,骤然降温,把客人的酒意也驱散了。

# 酒力微:酒意被寒冷驱散。,歌楼:表演歌舞的楼。歌:一作高。

"江上晚来堪画处":傍晚江面上最可入画的景致,

# 晚:傍晚。

"渔人披得一蓑归":是渔夫披着蓑衣,打鱼归来。

# 蓑:蓑衣。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雪中偶题》是唐代郑谷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巧妙地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选取了极具代表性的景物。诗中精心描绘了“僧舍飘雪”“歌楼密洒”“渔人晚归”三个生动的场景,不仅生动地展现了下雪的景象,更通过这些场景反映出雪景中不同人物的各异生活。全诗语言通俗易懂,质朴自然,选材独具匠心,富有深意,充满了诗情画意,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渔人的敬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郑谷(851?~910?),唐代诗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僖宗时进士,官至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郑谷与张乔、周繇等合称“咸通十哲”,还被诗僧齐己称为“一字师”。他的诗作,多投赠唱和、写景咏物之作,然屡遭丧乱,能将个人忧愤与时代哀愁融铸其中,声调悲凉。其诗笔调清新,思致婉转,时有警句。《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往往于风调之中独饶思致”,堪为“晚唐之巨擘”。代表作品有《淮上与友人别》《席上贻歌者》《雪中偶题》《鹧鸪》等。著有《云台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雪景抒怀诗。描绘了僧舍外雪花纷飞沾湿茶烟、歌楼中密雪飘洒酒力难敌,以及江上傍晚渔人披蓑而归的景象,借“僧舍飘雪”“歌楼密洒”“渔人晚归”三个场景,体现了雪中不同环境的氛围与人物活动,营造出富有生活气息的雪景图,表达了诗人对雪境中独特情致的捕捉与自然意趣的欣赏。

2.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前两句以“乱飘”“密洒”动态描写雪花纷飞,后两句“堪画处”勾勒静谧江景,“渔人披蓑归”加入动态人物,静中含动。以动态的渔人归家,反衬江上晚景的宁静,赋予画面生活气息,展现雪天的清幽与闲适。

3. 分段赏析

“乱飘僧舍茶烟湿”这句诗描绘了雪花纷飞的场景。雪花“乱飘”,给人一种漫天飞舞的视觉感受,而“僧舍茶烟湿”则巧妙地将雪花与僧舍中的茶烟联系起来。茶烟本是轻盈上升的,但雪花的飘落使其变得湿润,仿佛被雪花“打湿”了一般。这种描写不仅生动地表现了雪花的密集和轻柔,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幽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僧舍之中,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密洒歌楼酒力微”中“密洒”与“乱飘”相呼应,进一步强调了雪花的密集程度。雪花如细密的针脚,纷纷洒落在歌楼之上。而“酒力微”则从侧面烘托出雪花的轻盈与细腻。在歌楼中,人们饮酒作乐,雪花的飘落似乎也给这份热闹增添了一份宁静与诗意。雪花的“密洒”并没有打破歌楼的欢乐氛围,反而让酒意变得“微薄”,仿佛雪花的纯净与宁静能够消解些许人间的喧嚣,给人以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江上晚来堪画处”这句诗将视角从僧舍和歌楼转向江边,描绘出一幅江上雪景的画面。“晚来”点明了时间,傍晚时分,天色渐暗,雪花依旧在飘洒,江面上的景色愈发显得静谧而深邃。“堪画处”则表明眼前的景色美得如同一幅画,令人陶醉。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江上雪景的轮廓,让读者在脑海中自然地浮现出一幅雪中江景图,同时也为下一句的描写做了铺垫,引人遐想。“渔人披得一蓑归”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在前面三句的铺垫之后,诗人将目光聚焦在江上的渔人身上。雪花纷飞的傍晚,渔人披着蓑衣归家,这一形象充满了诗意和生活气息。“一蓑”不仅描绘出渔人简朴的装束,更与漫天飞舞的雪花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渔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渔人的归来,为这幅静谧的雪景增添了一份人间的温暖与烟火气,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关注与热爱,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黄州故县张憨子,行止如狂人,见人辄骂云“放火贼”。稍知书,见纸辄书郑谷雪诗。

宋苏轼《东坡志林》

# 郑谷《雪诗》云:“乱飘僧舍茶烟湿……”有段赞善者善画,因采其诗意为图,曲尽潇洒之意,持以赠谷。谷为诗以谢之云:“赞善贤相后,家藏名画多。留心于绘素,得意在烟波。属与同吟咏,功成更琢磨。爱余风雨句,幽绝写渔蓑。”

宋李颀《古今诗话》

# 东坡言郑谷诗“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此村学中诗也。

宋洪刍《洪驹父诗话》

# 诗禁体物语,此学诗者类能言之也。欧阳文忠公守汝阴,尝与客赋雪于聚星堂,举此令,往往皆阁笔不能下。然此亦定法,若能者,则出入纵横,何可拘碍?郑谷“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非不去体物语而气格如此其卑。苏子瞻“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超然飞动,何害其言“玉楼”、“银海”?韩退之两篇力欲去此弊,虽冥搜奇谲,亦不免有“缟带”、“银杯”之句。

宋叶梦得《石林诗话》

# 东坡效欧阳体作雪诗,不用“盐、玉、鹤、鹭、絮、蝶、飞、舞、皓、白、洁、家”等字。中间云:“老僧斫路出门去,寒液满鼻清淋漓。洒袍入袖湿靴底,亦有执板上阶墀。”其他形容皆类此。然古今雪诗,不犯东坡所记字,如郑谷“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又卢次春“看来天地不知夜,飞入园林总是春”,二诗亦未易及。

宋俞文豹《吹剑录》

# 周启琦曰:后二句状一时佳景,得趣。周珽曰:首句见雪之阴舒,次句见雪之寒威,以形容言。后二句见雪之景趣,以想象言。诗中不言雪,而雪意宛然,与杜牧《雨》诗同调。唐人咏物多此体。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余论古今雪诗,唯羊孚一赞,及陶渊明“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己洁”,及祖咏“终南阴岭秀”一篇,右丞“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韦左司“门对寒流雪满山”句最佳。若柳子厚“千山鸟飞绝”,已不免俗;降而郑谷之“乱飘僧舍”、“密洒歌楼”,益俗下欲呕。韩退之“银杯”、“缟带”亦成笑柄,世人怵于盛名,不敢议耳。

清王士禛《带经堂诗话》

# 东坡再用韵(按指《雪后书北台壁》)二首云:“……渔蓑句好真堪画,柳絮才高不道盐。”方(回)云:郑谷“渔蓑”、道韫“柳絮”,赖此增光。

吴景旭《历代诗话》

# 古人咏雪多偶然及之。汉人“前月风雪中,故人从此去”、谢康乐“明月照积雪”、王龙标“空山多雨雪,独立君始悟”、何天真绝俗也!郑都官“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已落坑堑矣。昌黎之“凹中初盖底,凸处尽成堆”,张承吉之“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是成底语?

清沈德潜《说诗晬语》

# 柳子厚“千山鸟飞绝”一绝,笔意生峭,远胜祖咏之平,而阮翁反有微同,谓未免近俗;迨以人口熟诵而生厌心,非公论也。此外无可取者。郑谷之“乱飘僧舍”、“密洒歌楼”,韩退之之“对镜鳄窥沼,行天马度桥”及“银杯”、“缟带”之句,格意皂俗,皆人诗魔。

清朱庭珍《筱园诗话》

# 首二句虽亦写赏,但为三叫句作陪耳。

近现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薛逢《猎骑》

下一篇:唐·王维《伊州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