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ú

朝代:唐作者:郑谷浏览量:1
xiān
lòu
chí
chí
chū
jiàn
zhāng
gōng
lián
dòng
tòu
qīng
guāng
jīn
wéi
bái
xīn
cái
zhào
huà
chūn
hóng
zhèng
shì
zhuāng
lèi
bēi
pán
suǒ
hèn
jìn
piāo
lán
shè
àn
xiāng
duō
qíng
gèng
yǒu
fēn
míng
chù
zhào
chén
xià
yàn
liáng

译文

宫中滴漏声缓缓从建章宫传出,宫帘静静低垂,清幽的光线透过宫帘。金色的宫闱中白露凝结,新下的诏书刚刚拟定,华丽的楼阁中春色正浓,宫女们正在梳妆打扮。眼泪滴落在杯盘之中,不知心中恨意为何,烛烬飘飞,混合着兰麝的香气暗暗飘散。然而蜡烛更有深情分明之处,它映照出歌女舞动的尘雾飘落在燕梁之上。

逐句剖析

"仙漏迟迟出建章":宫中滴漏声缓缓从建章宫传出,

"宫帘不动透清光":宫帘静静低垂,清幽的光线透过宫帘。

"金闱露白新裁诏":金色的宫闱中白露凝结,新下的诏书刚刚拟定,

"画阁春红正试妆":华丽的楼阁中春色正浓,宫女们正在梳妆打扮。

"泪滴杯盘何所恨":眼泪滴落在杯盘之中,不知心中恨意为何,

"烬飘兰麝暗和香":烛烬飘飞,混合着兰麝的香气暗暗飘散。

"多情更有分明处":然而蜡烛更有深情分明之处,

"照得歌尘下燕梁":它映照出歌女舞动的尘雾飘落在燕梁之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蜡烛》是唐末郑谷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借蜡烛这一常见意象,营造出一种含蓄而哀怨的氛围。首联通过描写皇宫中漏壶滴水声缓慢、宫帘低垂透光的景象,点明时间和环境,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压抑的氛围。颔联描绘了宫廷中的两种场景,一边是新诏书刚刚拟定,一边是宫女们在华丽的楼阁中梳妆打扮,展现出宫廷生活的不同侧面。颈联将蜡烛的烛泪与人的情感相联系,尾联赋予蜡烛以人的情感,它深情地映照出歌女舞动的尘雾飘落在燕梁之上,暗示了宫廷生活的繁华与哀愁。全诗通过对蜡烛的描写,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宫廷生活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郑谷(851?~910?),唐代诗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僖宗时进士,官至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郑谷与张乔、周繇等合称“咸通十哲”,还被诗僧齐己称为“一字师”。他的诗作,多投赠唱和、写景咏物之作,然屡遭丧乱,能将个人忧愤与时代哀愁融铸其中,声调悲凉。其诗笔调清新,思致婉转,时有警句。《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往往于风调之中独饶思致”,堪为“晚唐之巨擘”。代表作品有《淮上与友人别》《席上贻歌者》《雪中偶题》《鹧鸪》等。著有《云台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仙漏迟迟出建章,宫帘不动透清光”:“仙漏”点明皇宫中的计时器具,“迟迟”形容漏壶滴水声缓慢,给人一种时间漫长、节奏迟缓的感觉。“建章”指建章宫,是汉代著名的宫殿,在这里代指唐代的宫殿。“宫帘不动透清光”,描绘出宫帘静静低垂,清幽的光线透过宫帘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压抑的氛围。此句通过对皇宫环境和时间的描写,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金闱露白新裁诏,画阁春红正试妆”:“金闱”指皇宫中的禁地,“露白”暗示夜晚的寒冷和寂静。“新裁诏”表示新下的诏书刚刚拟定,体现了宫廷政务的繁忙。“画阁春红正试妆”,则描绘了华丽的楼阁中春色正浓,宫女们正在梳妆打扮的场景,展现了宫廷生活的不同侧面。此句通过对宫廷生活的描写,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容。“泪滴杯盘何所恨,烬飘兰麝暗和香”:“泪滴杯盘”将蜡烛的烛泪与人的情感相联系,仿佛烛泪带着无尽的哀怨。“何所恨”则以疑问的形式,强化了这种哀怨的情感。“烬飘兰麝暗和香”,烛烬飘飞,混合着兰麝的香气,增添了一种朦胧的美感。此句通过对蜡烛的细节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人生的感慨。“多情更有分明处,照得歌尘下燕梁”:“多情”赋予蜡烛以人的情感,“分明处”则强调了蜡烛的深情和清晰。“照得歌尘下燕梁”,描绘出蜡烛映照出歌女舞动的尘雾飘落在燕梁之上的画面,暗示了宫廷生活的繁华与哀愁。此句作为全诗的结尾,将诗歌的情感推向高潮,使读者深刻感受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宫廷生活的感慨。全诗通过对蜡烛的描写,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宫廷生活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送窦司马贬宜春》

下一篇:唐·杨巨源《雪中听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