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门巷欲无花":春风吹过门前小巷,看不到花开,
"絮起晴风落又斜":柳絮被春风吹到空中又落下。
"飞入画帘空惹恨":飞入精美的帘幕,突然惹起楼中人的怅惘之情,
"不知杨柳在谁家":不知道这是谁家的杨柳上飞来的。
元代文学家
杨维桢(1296~1370),元代文学家。一作杨维祯,字廉夫,号铁崖。因擅吹铁笛,自号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杨维桢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一生致力于诗文辞赋的革新,亦工散曲,又善行草书。其尤以倡导古乐府而追随者甚众,形成“铁雅诗派”。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其在创造手法上有浪漫主义的特点,好驰骋异想,运用奇辞,受李贺影响很深。代表作品有《丽则遗音》《铁崖先生古乐府》《东维子文集》等。
1. 分段赏析
“春风门巷欲无花,絮起晴风落又斜”两句描绘出暮春时节的景象。春风吹拂下,门巷间的花朵即将凋零殆尽,而杨絮在晴日的风中飞扬,时而飘起,时而斜落。“欲无花”点明了花期将尽的状态,为后文飞絮的出现做铺垫;“絮起”“落又斜”则以简洁而生动的动态描写,展现出飞絮在风中飘忽不定的姿态,细腻地勾勒出一幅富有动态感的春末图景。“飞入画帘空惹恨”一句,将飞絮的飘动与情感相连接。飞絮轻盈地飘入装饰精美的画帘之内,然而它的到来并未带来美好,反而“空惹恨”。一个“空”字,强调了这种恨意的无由和无奈,飞絮的闯入似乎无端勾起了人的愁绪,却又难以言说为何而生出这莫名的怅惘,含蓄地传达出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不知杨柳在谁家”以疑问作结,充满余韵。看着四处飘散的飞絮,诗人不禁发问,这些飞絮究竟来自哪一棵杨柳树呢?表面上是对飞絮来源的探寻,实则暗含着一种漂泊无依的感慨。飞絮四处飘荡,不知归处,就如同诗人自身或某些人在生活中迷茫、不知方向的状态,借景抒情,将情感与自然景象巧妙融合,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