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看镜里花":不敢照镜子,
# 镜里花:即女子自己。
"憔悴难禁架":怕看见花容憔悴的模样,
# 难禁架:难耐,难当。
"耽阁眉儿淡了教谁画":懒得梳妆,眉黛淡了也没人心疼描画?
# 耽阁眉儿淡了教谁画:此处用汉张敞为妻子画眉典故。
"最苦魂梦飞绕天涯":最煎熬的是夜里梦魂总飞到你身旁,
"须信流年鬓有华":可岁月无情,终究会染白我的鬓发。
# 鬓有华:两鬓有斑白。,流年:似水光阴。
"红颜自古多薄命":自古红颜多薄命,
"莫怨东风当自嗟":怪不得春风薄幸,只能暗自哀伤。
"无人处":没人时,
"盈盈珠泪偷弹洒琵琶":偷偷抹泪,弹着琵琶诉衷肠。
# 盈盈:泪满两眶的样子。
"恨那时错认冤家":恨只恨当年错把负心人当作依靠,
# 冤家:对情人的昵称。
"说尽了痴心话":对他掏心掏肺,说尽了痴情的话,
"一杯别酒阑":饯行的酒喝完,
"三唱阳关罢":阳关曲唱了三遍,
# 三唱阳关罢:言离歌唱罢。
"万里云山两下相牵罣":被万里云山隔在两边彼此牵挂。
# 牵罣:同“挂”。
"念奴半点情与伊家":我的心意你该牢牢记住,
# 家:语气词,无意。,伊:你。
"分付些儿莫记差":别弄错了我的牵挂:
"不如收拾闲风月":从此收起那些风花雪月的闲情,
# 闲风月:指非正式的男女恋人关系。,收拾:这里作“摆脱”“搁起”讲。
"再休惹朱雀桥边野草化":再别招惹那些像朱雀桥边野草般轻浮的情缘。
# 再休惹朱雀桥边野草化:意为再不要寻花问柳,招蜂引蝶。
"无人把":没人替我送行,
"萋萋芳草随君到天涯":只有萋萋芳草一路伴你到天涯。
# 萋萋:草茂盛的样子。
"准备着夜雨梧桐":只怕夜雨打梧桐,
"和泪点常飘洒":点点相思泪,随雨水洒落,和你一样飘洒天涯。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离别曲,作者描绘了女子在离别时的憔悴神态、魂牵梦绕之苦,以及送别时的不舍与叮嘱,还有对别后孤独寂寞生活的预想,营造出一种哀怨、惆怅、孤寂的氛围。体现了离别的哀伤、时光易逝红颜易老的感慨,表达了女子对情人的眷恋不舍、对自身薄命的哀怨自叹以及对别后孤独寂寞生活的无奈与悲戚。
2. 写作手法
用典:“耽阁眉儿淡了教谁画?”是说女子不忍对镜贴花黄,眉儿淡了谁来帮她描画。画眉典故源于《汉书》卷七十六《张敞传》:“敞为京兆,……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有司以奏敞。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上爱其能,弗备责也。’”这里是借画眉表达对远行丈夫的思念,以前两人的恩爱更衬出此时的孤单、凄零。化用:“红颜自古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二句直接化用欧阳修《再和明妃曲》的诗句“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将“最苦”内涵更加深化。“无人处”两句,是说在无人之时,自己终于可以不再掩饰自己的情感,奏起伤心之乐,一任珠泪盈盈,泪洒琵琶。这几句,将女主人公的情感表现得层层深入,极为动人。
3. 分段赏析
本曲仿拟女子口吻,以清丽婉约之笔触,细腻刻画了一位痴情女子与丈夫分别后的凄苦幽怨。全文情感缠绵悱恻,哀婉动人,将女性特有的细腻心理娓娓道来。曲子题为"咏别",起笔即以"羞看镜里花,憔悴难禁架"点明主题,道出女子在丈夫远行后内心的独特情愫。"羞看"并非羞怯之意,实则是"怕看",生动刻画了女子不忍面对自己容颜憔悴的伤感情怀。昔日如花似玉的面容如今黯然失色,连自己都羞于正视,一字一句将女子的哀愁倾泻而出。这种伤春悲己的情怀,正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女子特有的内敛与深情。"耽阁眉儿淡了教谁画"一句,承袭《汉书》中"张敞画眉"的典故,巧妙转化为对远行丈夫的相思之苦。昔日恩爱之时,夫妻共梳妆,如今独对菱花,眉黛无人描。这不仅表达了女子对容貌的在意,更是对伴侣陪伴的渴望。没有丈夫在侧,连最日常的梳妆都变得索然无味,此种细腻情愫令人心折。前两句还只是曲折暗示,接下来的"最苦魂梦飞绕天涯,须信流年鬓有华"则直抒胸臆。白日愁看容颜,夜晚魂牵梦萦,这种日以继夜的煎熬刻画得入木三分。作者提醒女子韶华易逝,莫待青丝成雪,将相思之苦与时光流逝的焦虑交织在一起,情感更加丰沛。"红颜自古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借用欧阳修"红颜胜人多薄命"的成句,既深化了"最苦"的内涵,又增添了命运多舛的无奈感。而"无人处"二句则将情感推向高潮。无人之时,女子不再掩饰真情,奏起伤悲乐曲,泪如雨下。琵琶滴滴答答,珠泪滚滚坠落,将人物内心情感推向极致。这种情感的层层递进,极具张力与感染力。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女子的悲痛刻画得栩栩如生,令人不禁为之动容。在无尽的感伤之后,女子发出无奈的怨叹:"恨那时错认冤家,说尽了痴心话"。此处虽有"恨"字,却因"冤家"一词反透出深情。所谓"不是怨,而是爱之深责之切",正是这种矛盾情感,让这段情感表达更为真挚动人。
4. 作品点评
高明作为南曲写作名家,本曲尽显南曲柔美特质。全篇以代言体形式,通过女子的口吻抒写与丈夫分别后的幽怨。作者技法高超,除末二句外,未直接言明思念,却通过女子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传递内心情感。容颜憔悴、懒于画眉、孤枕难眠、夜弹琵琶等细节,将女子相思刻画得含蓄委婉,哀婉动人。这种以景写情、以行传神的手法,正是中国古典文学"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典型体现。读罢此曲,一位为情所困、为相思所苦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令人感叹。
# 高斌散曲,今存者为北曲。高明散曲,今存者为南曲。
隋隋树森《全元散曲》
上一篇:元·徐再思《阳春曲·闺怨》
下一篇:元·赵善庆《山坡羊·长安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