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ng
diào
·
·
jīn
luò
suǒ
guà
tóng
·
·
yǒng
bié

朝代:元作者:高明浏览量:3
xiū
kàn
jìng
huā
qiáo
cuì
nán
jīn
jià
dān
méi
ér
dàn
jiào
shuí
huà
zuì
hún
mèng
fēi
rào
tiān
xìn
liú
nián
bìn
yǒu
huá
hóng
yán
duō
mìng
yuàn
dōng
fēng
dāng
jiē
rén
chù
yíng
yíng
zhū
lèi
tōu
dàn
hèn
shí
cuò
rèn
yuān
jiā
shuō
jìn
liǎo
chī
xīn
huà
bēi
bié
jiǔ
lán
sān
chàng
yáng
guān
wàn
yún
shān
liǎng
xià
xiāng
qiān
guà
niàn
bàn
diǎn
qíng
jiā
fēn
xiē
ér
chà
shōu
shí
xián
fēng
yuè
zài
xiū
zhū
què
qiáo
biān
cǎo
huà
rén
fāng
cǎo
suí
jūn
dào
tiān
zhǔn
bèi
zhuó
tóng
lèi
diǎn
cháng
piāo

译文

不敢照镜子,怕看见花容憔悴的模样,懒得梳妆,眉黛淡了也没人心疼描画?最煎熬的是夜里梦魂总飞到你身旁,可岁月无情,终究会染白我的鬓发。自古红颜多薄命,怪不得春风薄幸,只能暗自哀伤。没人时,偷偷抹泪,弹着琵琶诉衷肠。恨只恨当年错把负心人当作依靠,对他掏心掏肺,说尽了痴情的话,饯行的酒喝完,阳关曲唱了三遍,被万里云山隔在两边彼此牵挂。我的心意你该牢牢记住,别弄错了我的牵挂:从此收起那些风花雪月的闲情,再别招惹那些像朱雀桥边野草般轻浮的情缘。没人替我送行,只有萋萋芳草一路伴你到天涯。只怕夜雨打梧桐,点点相思泪,随雨水洒落,和你一样飘洒天涯。

逐句剖析

"羞看镜里花":不敢照镜子,

# 镜里花:即女子自己。

"憔悴难禁架":怕看见花容憔悴的模样,

# 难禁架:难耐,难当。

"耽阁眉儿淡了教谁画":懒得梳妆,眉黛淡了也没人心疼描画?

# 耽阁眉儿淡了教谁画:此处用汉张敞为妻子画眉典故。

"最苦魂梦飞绕天涯":最煎熬的是夜里梦魂总飞到你身旁,

"须信流年鬓有华":可岁月无情,终究会染白我的鬓发。

# 鬓有华:两鬓有斑白。,流年:似水光阴。

"红颜自古多薄命":自古红颜多薄命,

"莫怨东风当自嗟":怪不得春风薄幸,只能暗自哀伤。

"无人处":没人时,

"盈盈珠泪偷弹洒琵琶":偷偷抹泪,弹着琵琶诉衷肠。

# 盈盈:泪满两眶的样子。

"恨那时错认冤家":恨只恨当年错把负心人当作依靠,

# 冤家:对情人的昵称。

"说尽了痴心话":对他掏心掏肺,说尽了痴情的话,

"一杯别酒阑":饯行的酒喝完,

"三唱阳关罢":阳关曲唱了三遍,

# 三唱阳关罢:言离歌唱罢。

"万里云山两下相牵罣":被万里云山隔在两边彼此牵挂。

# 牵罣:同“挂”。

"念奴半点情与伊家":我的心意你该牢牢记住,

# 家:语气词,无意。,伊:你。

"分付些儿莫记差":别弄错了我的牵挂:

"不如收拾闲风月":从此收起那些风花雪月的闲情,

# 闲风月:指非正式的男女恋人关系。,收拾:这里作“摆脱”“搁起”讲。

"再休惹朱雀桥边野草化":再别招惹那些像朱雀桥边野草般轻浮的情缘。

# 再休惹朱雀桥边野草化:意为再不要寻花问柳,招蜂引蝶。

"无人把":没人替我送行,

"萋萋芳草随君到天涯":只有萋萋芳草一路伴你到天涯。

# 萋萋:草茂盛的样子。

"准备着夜雨梧桐":只怕夜雨打梧桐,

"和泪点常飘洒":点点相思泪,随雨水洒落,和你一样飘洒天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商调·金络索挂梧桐·咏别》是明代戏曲家高明创作的散曲组曲,全套共两首,抒发了离情别绪。这套曲子刻画了一位遭丈夫遗弃、独自守着空房的女子深藏心底的幽怨。开篇三句,着力描绘女子憔悴的神态:忧愁的容颜无心梳妆,美丽的容颜日渐消瘦。中间六句则直接抒发离别的哀伤:独守空闺,任由青丝染上白霜,魂魄在梦中也飞向远方,只能暗自垂泪。最后两句,由思念生出悔恨,悔不该当初有眼无珠。以曾经"说尽了痴心话"与如今孤独寂寞、无处倾诉形成鲜明对比,更显凄婉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离别曲,作者描绘了女子在离别时的憔悴神态、魂牵梦绕之苦,以及送别时的不舍与叮嘱,还有对别后孤独寂寞生活的预想,营造出一种哀怨、惆怅、孤寂的氛围。体现了离别的哀伤、时光易逝红颜易老的感慨,表达了女子对情人的眷恋不舍、对自身薄命的哀怨自叹以及对别后孤独寂寞生活的无奈与悲戚。

2. 写作手法

用典:“耽阁眉儿淡了教谁画?”是说女子不忍对镜贴花黄,眉儿淡了谁来帮她描画。画眉典故源于《汉书》卷七十六《张敞传》:“敞为京兆,……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有司以奏敞。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上爱其能,弗备责也。’”这里是借画眉表达对远行丈夫的思念,以前两人的恩爱更衬出此时的孤单、凄零。化用:“红颜自古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二句直接化用欧阳修《再和明妃曲》的诗句“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将“最苦”内涵更加深化。“无人处”两句,是说在无人之时,自己终于可以不再掩饰自己的情感,奏起伤心之乐,一任珠泪盈盈,泪洒琵琶。这几句,将女主人公的情感表现得层层深入,极为动人。

3. 分段赏析

本曲仿拟女子口吻,以清丽婉约之笔触,细腻刻画了一位痴情女子与丈夫分别后的凄苦幽怨。全文情感缠绵悱恻,哀婉动人,将女性特有的细腻心理娓娓道来。曲子题为"咏别",起笔即以"羞看镜里花,憔悴难禁架"点明主题,道出女子在丈夫远行后内心的独特情愫。"羞看"并非羞怯之意,实则是"怕看",生动刻画了女子不忍面对自己容颜憔悴的伤感情怀。昔日如花似玉的面容如今黯然失色,连自己都羞于正视,一字一句将女子的哀愁倾泻而出。这种伤春悲己的情怀,正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女子特有的内敛与深情。"耽阁眉儿淡了教谁画"一句,承袭《汉书》中"张敞画眉"的典故,巧妙转化为对远行丈夫的相思之苦。昔日恩爱之时,夫妻共梳妆,如今独对菱花,眉黛无人描。这不仅表达了女子对容貌的在意,更是对伴侣陪伴的渴望。没有丈夫在侧,连最日常的梳妆都变得索然无味,此种细腻情愫令人心折。前两句还只是曲折暗示,接下来的"最苦魂梦飞绕天涯,须信流年鬓有华"则直抒胸臆。白日愁看容颜,夜晚魂牵梦萦,这种日以继夜的煎熬刻画得入木三分。作者提醒女子韶华易逝,莫待青丝成雪,将相思之苦与时光流逝的焦虑交织在一起,情感更加丰沛。"红颜自古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借用欧阳修"红颜胜人多薄命"的成句,既深化了"最苦"的内涵,又增添了命运多舛的无奈感。而"无人处"二句则将情感推向高潮。无人之时,女子不再掩饰真情,奏起伤悲乐曲,泪如雨下。琵琶滴滴答答,珠泪滚滚坠落,将人物内心情感推向极致。这种情感的层层递进,极具张力与感染力。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女子的悲痛刻画得栩栩如生,令人不禁为之动容。在无尽的感伤之后,女子发出无奈的怨叹:"恨那时错认冤家,说尽了痴心话"。此处虽有"恨"字,却因"冤家"一词反透出深情。所谓"不是怨,而是爱之深责之切",正是这种矛盾情感,让这段情感表达更为真挚动人。

4. 作品点评

高明作为南曲写作名家,本曲尽显南曲柔美特质。全篇以代言体形式,通过女子的口吻抒写与丈夫分别后的幽怨。作者技法高超,除末二句外,未直接言明思念,却通过女子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传递内心情感。容颜憔悴、懒于画眉、孤枕难眠、夜弹琵琶等细节,将女子相思刻画得含蓄委婉,哀婉动人。这种以景写情、以行传神的手法,正是中国古典文学"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典型体现。读罢此曲,一位为情所困、为相思所苦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令人感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高斌散曲,今存者为北曲。高明散曲,今存者为南曲。

隋隋树森《全元散曲》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徐再思《阳春曲·闺怨》

下一篇:元·赵善庆《山坡羊·长安怀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