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酒休惊误一生":诗酒生涯不要惊慌耽误了一生。
"黄尘南北路、":黄尘漫天的南北道路上、
"几功名":能有多少功名。
"枝头乌鹊梦频惊":枝头的乌鹊频频惊扰梦境。
"西州月":西州的月亮,
"夜夜照人明":每夜都明亮地照着人。
"枕上数寒更":在枕头上数着寒冷的更声。
"西风残漏滴、":西风中残漏滴下、
"两三声":两三声。
"客中新感故园情":在客居他乡时新添了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音书断":音信断绝,
"天晓雁孤鸣":天亮时孤雁在哀鸣。
元代政治家、文学家
刘秉忠(1216~1274),元代政治家、文学家。初名侃,字仲晦,号藏春散人。先入全真道,后出家为僧,法名子聪,谥文贞,邢州(今河北邢台)人。后被举荐入忽必烈(世祖)王府。刘秉忠建议定百官爵禄、减赋税差役、劝农桑、兴学校等。世祖至元元年,奉命还俗,复姓刘氏,赐名秉忠。刘秉忠与张文谦、张易、王恂、郭守敬并称为“紫金山五杰”。其兼擅诗文词曲,潇散闲澹,与其为人相类。主要作品有《西州客中》《过玲珑山》。著有《藏春集》六卷。
1. 分段赏析
上片:“诗酒休惊误一生。”此句开篇直抒胸臆,写游子对过往生活的感慨,以诗酒为伴的生涯,看似洒脱,实则藏着对一生可能就此耽误的怅惘,道出游子在奔波中对人生的无奈与反思。“黄尘南北路、几功名。”描绘出南北奔波的旅途上,黄尘漫天的景象,“几功名”则反问功名几何,既写出旅途的艰辛,又流露出对功名追求的虚无感,体现出游子的疲惫与迷茫。“枝头乌鹊梦频惊。”写枝头的乌鹊频频惊扰梦境,既点明夜宿途中的不安稳,又以乌鹊惊梦的细节,侧面烘托出游子内心的不宁与漂泊的孤寂。“西州月,夜夜照人明。”西州的明月夜夜明亮地照着人,明月本是寻常景物,却因“夜夜”映照客居的游子,让游子在月下更觉思乡,以月之明衬思乡之切。下片:“枕上数寒更。”写游子在枕上数着寒夜的更声,“数”字细致刻画出游子难以入眠的状态,体现出客居他乡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之深。“西风残漏滴、两三声。”西风中传来残漏滴落的两三声,声音稀疏却清晰,在寂静的夜里更显突兀,以细微的声响衬托夜的寂静,进一步凸显游子的孤独与怅惘。“客中新感故园情。”直接点出在客居他乡时,心中涌起对故园的新的思念,情感直白而浓烈,是前文景物描写积累后的情感爆发,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音书断,天晓雁孤鸣。”写与故园的音信已经断绝,天明时只听到孤雁的哀鸣,音书断写出思乡无凭,孤雁鸣则以孤雁的意象,呼应游子的孤独,让思乡之情更添一层凄凉。
上一篇:元·孙华孙《枫桥夜泊》
下一篇:元·姬翼《水调歌头·兴废阅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