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ín
jiāng
xiān
·
·
táng
shàng
xiāo
sháo
rén
zòu

朝代:元作者:刘秉忠浏览量:3
táng
shàng
xiāo
sháo
rén
zòu
fèng
huáng
chù
fēi
míng
huáng
chén
rǎo
rǎo
zòng
héng
shuí
néng
zhī
yuè
zhì
zài
chéng
hòu
bèi
mán
sōu
qián
bèi
cuò
dào
tóu
zhòng
gōng
qīng
hǎi
miàn
jìn
cāng
shēng
dōng
fēng
chuī
绿
cǎo
quàn
chūn
gēng

译文

堂上的箫韶之乐不再有人演奏,凤凰到哪里去飞翔鸣叫呢。黄尘漫天,车马纷乱纵横。谁能明白乐毅的心思,他的志向并不在攻取齐国的城池。后辈们随意搜寻前辈的过错,说到底还是道义比功名更重要。海边的四面八方都是普通的百姓。东风吹绿了草地,布谷鸟鸣叫着劝人春耕。

逐句剖析

"堂上箫韶人不奏":堂上的箫韶之乐不再有人演奏,

"凤凰何处飞鸣":凤凰到哪里去飞翔鸣叫呢。

"黄尘扰扰马纵横":黄尘漫天,车马纷乱纵横。

"谁能知乐毅":谁能明白乐毅的心思,

"志不在齐城":他的志向并不在攻取齐国的城池。

"后辈谩搜前辈错":后辈们随意搜寻前辈的过错,

"到头义重功轻":说到底还是道义比功名更重要。

"海隅四面尽苍生":海边的四面八方都是普通的百姓。

"东风吹绿草":东风吹绿了草地,

"布谷劝春耕":布谷鸟鸣叫着劝人春耕。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临江仙·堂上箫韶人不奏》是元代词人刘秉忠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借“堂上箫韶不奏”“黄尘马乱”等景象,抒发对世事纷乱的感慨,又以乐毅典故表明志不在功名的心境,还提及后辈议论前辈过错,强调义重功轻的观点,结尾以东风吹草、布谷劝耕的春日之景,流露对民生的关怀。词中运用典故和景物描写,语言平实,情感真挚,展现出作者对世事与民生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政治家、文学家

刘秉忠(1216~1274),元代政治家、文学家。初名侃,字仲晦,号藏春散人。先入全真道,后出家为僧,法名子聪,谥文贞,邢州(今河北邢台)人。后被举荐入忽必烈(世祖)王府。刘秉忠建议定百官爵禄、减赋税差役、劝农桑、兴学校等。世祖至元元年,奉命还俗,复姓刘氏,赐名秉忠。刘秉忠与张文谦、张易、王恂、郭守敬并称为“紫金山五杰”。其兼擅诗文词曲,潇散闲澹,与其为人相类。主要作品有《西州客中》《过玲珑山》。著有《藏春集》六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阕“堂上箫韶人不奏,凤凰何处飞鸣”,写堂上不再奏响庄严的箫韶之乐,曾经相伴的凤凰也不知飞往何处鸣叫。箫韶本是盛世之音,凤凰象征祥瑞,如今乐停凤去,暗喻世道不再清明,流露对时局失序的感慨。“黄尘扰扰马纵横”,描绘出黄尘漫天、车马纷乱的景象,直观展现世事的喧嚣与混乱,让人感受到世间的动荡不安。“谁能知乐毅,志不在齐城”,借用乐毅的典故,乐毅破齐却不贪功,诗人以此表明真正有识之士的志向并非在于攻取城池等功名,而是有更深远的追求,寄寓自身对理想与价值的看法。下阕“后辈漫搜前辈错,到头义重功轻”,说后辈随意搜寻前辈的过错加以议论,然而终究是道义比功名更为重要。体现出诗人对世俗只重功利、不重道义的反思,强调道义的价值高于一时的功绩。“海隅四面尽苍生”,写四海之内都是百姓,点明民生的重要性,流露诗人对天下百姓的关怀。“东风吹绿草,布谷劝春耕”,描绘东风吹拂使草木返绿,布谷鸟鸣叫着劝人春耕的景象,以春日生机盎然的画面,寄托对百姓能安于农耕、生活安定的期望,将对民生的关怀融入自然景象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尹志平《虞美人 劝世》

下一篇:元·白朴《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