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废阅青史":兴衰更替在史书里一一呈现,
"荣辱梦黄梁":荣耀与屈辱都如黄粱一梦般虚幻。
"空华电影踪迹":那些像空花、像闪电般的踪迹,
"谩弄恰如狂":人们却沉迷其中,如同疯癫般追逐。
"分外为蛇添足":额外做些画蛇添足的事,
"不省狙公赋芋":不明白养猴人分芋的道理,
"忧喜两相忘":忧愁与欢喜都该抛在脑后。
"回首旧乡国":回头眺望故乡,
"风物尽荒凉":景物已然一片荒凉。
"百年身":人生百年,
"弹指顷":不过弹指之间,
"鬓成霜":双鬓早已染成白霜。
"人间更莫理会":人世间的纷纷扰扰更不必去理会,
"安稳处承当":在安稳的地方安然接纳一切就好。
"静夜月明风细":寂静的夜晚明月高悬、微风轻拂,
"相对云朋霞友":和如云朵彩霞般的好友相对而坐,
"谈笑兴何长":谈笑间兴致多么悠长。
"一碗洗心茗":一碗能涤荡心灵的清茶,
"一瓣劫前香":焚一瓣古,寄托超脱尘世之愿。
1. 分段赏析
“兴废阅青史,荣辱梦黄粱”,以简洁的语言开篇。“青史”是承载历史的象征,“兴废”二字概括了历史的变迁;“黄粱梦”是经典的典故,用它来比喻“荣辱”,既写出了荣辱得失的虚幻短暂,又让抽象的感受变得具体可感。这里借助典故,将历史的兴衰与个人的荣辱联系起来,一开篇就奠定了深沉而通透的基调,暗含着对世事变化的洞察。“空华电影踪迹,谩弄恰如狂”,承接前文,进一步深化对世事的认知。“空华”即虚幻的花朵,“电影”指闪电的影子,二者都是转瞬即逝的意象,用来比喻事物留下的“踪迹”,生动地写出了世事的虚幻无常;“谩弄恰如狂”,则刻画了人们在虚幻世事中盲目追逐的状态,以形象的描述传递出对这种行为的感慨,语言虽直白却意味深长。“分外为蛇添足,不省狙公赋芋,忧喜两相忘”,引入典故与道理。“为蛇添足”的典故讽刺了做多余之事的行为,“狙公赋芋”的典故则暗含着世事循环、不必执着的道理;“忧喜两相忘”是由此得出的感悟,倡导摆脱情绪的束缚。这几句通过典故的运用,将抽象的人生哲理融入具体的故事中,让读者在理解典故的同时,自然领会其中蕴含的处世智慧。“回首旧乡国,风物尽荒凉”,将视角转向个人过往。“旧乡国”是承载记忆的地方,“回首”的动作带着对过往的回望;“风物尽荒凉”则直接描绘出故乡如今的景象,与记忆中的模样形成对比。以故乡的荒凉之景,寄托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怅惘。“百年身,弹指顷,鬓成霜”,“百年身”指人的一生,“弹指顷”用夸张的手法极言时间的短暂,二者形成强烈对比;“鬓成霜”则以具体的外貌变化,印证了时光的流逝。这三句从时间的角度感慨人生,语言凝练却充满力量,让人体会到对岁月不居的叹惋。“人间更莫理会,安稳处承当”,转向对生活态度的表达。“人间”代指世俗的纷扰,“更莫理会”明确表达了摆脱世俗干扰的意愿;“安稳处承当”则倡导一种平和接纳的生活态度,不刻意强求,在安稳中安身立命。这两句语言朴素,却传递出通透豁达的人生感悟。“静夜月明风细,相对云朋霞友,谈笑兴何长”,描绘出宁静美好的生活场景。“静夜”“月明”“风细”构成了清幽的环境,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氛围;“云朋霞友”用比喻的手法形容志同道合的友人,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相对”“谈笑”,“兴何长”则写出了相聚时的悠然兴致。这几句通过景物与人事的结合,展现出超脱世俗的闲适之乐,充满生活气息。“一碗洗心茗,一瓣劫前香”,以具体事物作结。“洗心茗”不仅是一碗清茶,更暗含着涤荡心灵、净化心境的意味;“劫前香”则带着历经劫难后留存的珍贵感,象征着内心的安宁与慰藉。这两个意象虽小,却承载着丰富的情感,既呼应了前文对安稳生活的追求,又让这份心境有了具体的寄托。
下一篇:元·张可久《庆东原·诗情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