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快喝酒啊,
"舞赵妇":有赵国的美女翩翩起舞。
"歌吴娘":吴地的姑娘放声歌唱,
"糟床嘈嘈落红雨":榨酒的糟床嘈嘈作响,酒糟落下如红雨般,
"鲙刀聂聂飞琼霜":切鱼片的刀快速舞动,切出的鱼片好似洁白的霜。
"金头鸡":桌上摆着金头的鸡,
"银尾羊":银色尾的羊,
"主人举案劝客尝":主人端着食盘劝客人品尝美食。
"孟公君卿坐满堂":满座都是像陈孟公那样的达官贵人,
"高谈大辩洪钟撞":他们高谈阔论、激烈辩论,声音如同洪钟撞击般响亮。
"金千重":即使有千万重的金子,
"玉千扛":千万扛的玉石,
"不得收拾归黄肠":也不能把它们收拾起来融入这美酒中,
# 黄肠:旧注:棺木。肠:一作“汤”。
"劝君秉烛饮此觞":所以劝你趁着有烛火照明,快快饮下这杯酒。
"君不见东家牙筹未脱手":你难道没看见东边的邻居,还在为钱财算计,
"夜半妻啼不起床":半夜里妻子啼哭他都不起床,
"悔不日饮十千场":真该后悔没有每天都痛饮美酒啊。
元代文学家
杨维桢(1296~1370),元代文学家。一作杨维祯,字廉夫,号铁崖。因擅吹铁笛,自号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杨维桢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一生致力于诗文辞赋的革新,亦工散曲,又善行草书。其尤以倡导古乐府而追随者甚众,形成“铁雅诗派”。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其在创造手法上有浪漫主义的特点,好驰骋异想,运用奇辞,受李贺影响很深。代表作品有《丽则遗音》《铁崖先生古乐府》《东维子文集》等。
1. 分段赏析
“将进酒,舞赵妇,歌吴娘”,开篇直入主题,写劝人饮酒,还有赵地女子跳舞、吴地女子唱歌助兴。“将进酒”三字简洁有力,奠定了全诗欢快的基调,而“舞赵妇,歌吴娘”则通过描写歌舞场景,展现出宴饮时的热闹氛围,为后文进一步描述宴饮的欢乐做铺垫。“糟床嘈嘈落红雨,鲙刀聂聂飞琼霜”,这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酒糟从糟床中流出的声音比作“嘈嘈”的雨声,把切鱼时鱼片飞舞的样子比作“飞琼霜”。“嘈嘈”一词生动地表现出糟床流出酒糟时的嘈杂声响,“落红雨”形象地描绘出酒糟的颜色和形态,如红色的雨点般落下;“聂聂”写出了鲙刀轻快的动作,“飞琼霜”则将鱼片比作洁白的霜花,突出了鱼片的晶莹剔透和切鱼技艺的高超,为宴饮的场景增添了生动的细节。“金头鸡,银尾羊,主人举案劝客尝”,诗人用“金头鸡,银尾羊”来形容宴席上的佳肴,“金”“银”二字突出了食物的珍贵和精美,显示出主人的热情好客和宴席的丰盛。“主人举案劝客尝”描绘出主人殷勤招待客人的情景,将主人的热情好客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让读者感受到宴会上融洽的氛围。“孟公君卿坐满堂,高谈大辩洪钟撞”,此句用“孟公君卿”指代宴会上的宾客,说明来参加宴会的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高谈大辩洪钟撞”形象地写出了宾客们在宴会上高谈阔论、激烈辩论的场景,将他们的声音比作洪钟撞击的声音,突出了声音的洪亮和气势,展现出宴会上热烈的气氛和宾客们的才华与豪情。“金千重,玉千扛,不得收拾归黄肠,劝君秉烛饮此觞”,诗人用“金千重,玉千扛”来形容财富之多,然而这些财富“不得收拾归黄肠”,意思是再多的财富也不能换来像饮酒这样的快乐。“劝君秉烛饮此觞”直接劝人趁着夜晚点起蜡烛饮酒,体现出诗人对及时行乐的推崇,认为饮酒作乐能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是财富无法比拟的。“君不见东家牙筹未脱手,夜半妻啼不起床,悔不日饮十千场”,诗人以“君不见”引出东家的例子,东家半夜还在算筹,舍不得放下手中的财富,结果妻子啼哭也不起床,最后后悔没有每天饮酒作乐。通过这个例子,与前文宴饮的欢乐场景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不要被财富所累,要懂得享受生活的观点,使全诗的主题得到升华。同时,也以一种略带调侃的方式,对那些只知追求财富而不懂享受生活的人进行了委婉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