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元作者:王冕浏览量:3
xià
zhú
fēng
qīng
lóu
qià
èr
gēng
tiān
chuí
cāng
hǎi
yuè
zhuǎn
jiāng
héng
dào
wèi
qióng
shí
shú
shī
qíng
shēng
piāo
liú
suǒ
tài
huà
máo
qīng

译文

露水降下,竹林间清风徐来,孤独的楼阁中正好到了二更时分。天空低垂仿佛与沧海相接,月亮移动,大江横卧眼前。在困窘的时候更能体会道的真味,羁旅之中更容易引发诗情。我的飘零像什么呢?就像泰山华山的一根毫毛那样轻微。

逐句剖析

"露下竹风清":露水降下,竹林间清风徐来,

"孤楼恰二更":孤独的楼阁中正好到了二更时分。

"天垂沧海极":天空低垂仿佛与沧海相接,

"月转大江横":月亮移动,大江横卧眼前。

"道味穷时熟":在困窘的时候更能体会道的真味,

"诗情旅次生":羁旅之中更容易引发诗情。

"飘流何所拟":我的飘零像什么呢?

"泰华一毛轻":就像泰山华山的一根毫毛那样轻微。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旅次》是元代诗人王冕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描绘了诗人羁旅在外的所见所感。首联描绘了夜晚露水降下、竹林清风徐来,诗人独处孤楼、正值二更时分的清幽之景。颔联进一步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象,天空低垂仿佛与沧海相连,月亮移动映照着横卧的大江,营造出一种雄浑而又略带孤寂的氛围。颈联由景及情,表达了诗人在困窘之时更能体会道的真谛,在羁旅之中更容易引发诗情的感悟。尾联将自身的飘零比作泰山华山的一根毫毛,抒发了诗人对自身渺小和漂泊命运的感慨。整首诗通过对羁旅生活的描写和感悟,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著名画家、诗人

王冕(1287~1359),元代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梅花屋主等,诸暨(今属浙江)人。出身农家,幼年牧牛,后从韩性学,试进士不第。后归隐九里山,靠卖画为生。其工墨梅,所作墨梅,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劲健有力;偶用胭脂作没骨梅。其诗风格豪迈刚健,不受常规格式的束缚。他还兼擅竹石,长于刻印。存世画迹有《南枝春早图》《墨梅图》等。著有《竹斋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露下竹风清,孤楼恰二更”,描绘了诗人羁旅夜晚的清幽之景。“露下”点明了夜晚的露水降下,“竹风清”描绘了竹林间清风徐来的清新之感。“孤楼恰二更”则点明了诗人独处孤楼、正值二更时分的孤寂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清幽孤寂的基调。颔联“天垂沧海极,月转大江横”,进一步拓展了画面,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象。“天垂沧海极”描绘了天空低垂仿佛与沧海相连的雄浑景象,“月转大江横”则描绘了月亮移动映照着横卧的大江的美丽画面。这两句诗既展现了自然的壮美,又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渺小之感。颈联“道味穷时熟,诗情旅次生”,由景及情,表达了诗人在困窘之时对道的感悟更加深刻,在羁旅之中更容易产生诗情的体验。“道味穷时熟”体现了诗人在困境中对人生真谛的思考,“诗情旅次生”则说明了羁旅生活对诗人创作灵感的激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尾联“飘流何所拟?泰华一毛轻”,以比喻的手法,抒发了诗人对自身渺小和漂泊命运的感慨。“飘流何所拟”以问句的形式引发思考,“泰华一毛轻”则将自身的漂泊比作泰山华山的一根毫毛,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渺小和漂泊命运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倪瓒《垂虹亭》

下一篇:元·马致远《拨不断·菊花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