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春城外":春日城外一座空寂的亭子,
"澄湖暮雨边":清澈的湖水笼罩在暮色细雨之间。
# 暮:一作莫。
"飞云忽入户":飘动的云朵忽然飘入亭内,
"去鸟欲穷天":远去的飞鸟仿佛要飞到天际尽头。
"林屋青西映":西边葱郁的树林掩映着屋舍,
"吴松碧左连":东边碧绿的吴淞江水与亭子相连。
"登临感时物":登上亭子,感慨于时节风物,
"快吸酒如川":痛快饮酒如百川归海。
元代画家
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文学家。一说初名珽,字元镇,号云林子、幻霞子、荆蛮民等,常州无锡(今属江苏)人。其家是吴中有名的富户,但倪瓒不愿管理生产,自称“懒瓒”。其性好洁而迂僻,人称“倪迂”。初奉佛教禅宗,后入全真教。人品高洁,元末卖田散财,浪迹太湖、泖湖一带。一生未仕。倪瓒擅画水墨山水,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合称“元四家”。其创“折带皴”,所作多取材于太湖一带景色,意境清远萧疏,自谓“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写胸中逸气”。其诗多为酬唱之作,造语天然,清隽淡雅;散文自然不雕琢。兼工书法,学王羲之小楷《黄庭经》。存世画作有《渔庄秋霁图》《梧竹秀石图》《雨后空林》等。诗文有《倪云林先生诗集》《清閟阁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虚阁春城外,澄湖暮雨边”,诗人开篇便交代了垂虹亭的地理位置与环境氛围。“虚阁”点明亭子的空寂,“春城外”赋予其开阔的空间感;“澄湖”描绘湖水的清澈,“暮雨边”则营造出一种朦胧、静谧的氛围,暮色与细雨交织,为全诗奠定了清幽的基调。颔联“飞云忽入户,去鸟欲穷天”,诗人的视角从静态的环境转向动态的景物。“飞云忽入户”,云朵突然飘入亭内,打破了先前的宁静,给画面增添了灵动与奇幻之感;“去鸟欲穷天”,飞鸟向着天边远去,仿佛要飞到天际尽头,进一步拓展了空间的广阔感,也暗含着对自由的向往。这两句诗通过对飞云、飞鸟的描写,以动衬静,使整个画面更加鲜活。颈联“林屋青西映,吴松碧左连”,诗人将目光投向远方,描绘出一幅色彩鲜明的山水画卷。西边,葱郁的树林掩映着屋舍,一片青翠;东边,吴淞江水碧波荡漾,与亭子相连。“青”与“碧”的色彩运用,使画面充满生机与活力,同时“西映”“左连”从方位上勾勒出景物的布局,展现出山水相依、和谐相融的美妙景象。尾联“登临感时物,快吸酒如川”,诗人从对景色的描写转向自身情感的抒发。登亭远眺,面对眼前的美景与变幻的时节风物,诗人感慨万千,于是开怀畅饮,如百川归海般痛快。这一联不仅展现出诗人洒脱的一面,也暗含着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在饮酒作乐中寻求心灵的慰藉。
上一篇:元·元好问《临江仙·寄德新丈》
下一篇:元·王冕《旅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