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iān
jìng
shā
·
·
xīng
yún
zhǔ
jiān
jiān

朝代:元作者:孟昉浏览量:3
xīng
yún
zhǔ
jiān
jiān
líng
juān
juān
bǎo
shuāi
lán
jiǎn
jiǎn
tiān
liàn
guāng
yáo
běi
dǒu
lán
gān

译文

空中的流星沿着银河闪动,有如浪花飞溅,露珠零落就像玉液涓涓。夜天里兰草虽已衰谢但还齐整如剪,碧蓝天空如绸练,波光摇动北斗星正横斜西天。

逐句剖析

"星依云渚溅溅":空中的流星沿着银河闪动,有如浪花飞溅,

# 溅溅:指急速奔流的流水声。,云渚:银河。,星:指银河两旁的牵牛星、织女星。

"露零玉液涓涓":露珠零落就像玉液涓涓。

# 涓涓:清新、晶莹的样子。,零:落下。

"宝砌衰兰剪剪":夜天里兰草虽已衰谢但还齐整如剪,

# 剪剪:整齐的样子。,宝砌:同玉砌,指玉石砌成的台阶。

"碧天如练":碧蓝天空如绸练,

# 碧天如练:形容夜空的明净。练:绢。

"光摇北斗阑干":波光摇动北斗星正横斜西天。

# 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天净沙·星依云渚溅溅》是元代散曲家孟昉创作的一首曲令。此曲描绘了七月月夜之景,诗人巧妙运用“溅溅”“涓涓”“剪剪”三组叠字,写天空的星象、陆地的露水和地面的兰花,突出初秋的季节特点。末两句转笔写清澈明净、星辰闪烁的天空。最后一句的“摇”字很有神韵,有一种摇曳生辉的效果。全篇则自成意境,超脱红尘的喧嚣而表达出一种淡泊闲适的心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散曲家

孟昉(?~?),元代散曲家。字天纬(一作天晔),回族,西域(今玉门关以西地区)人。至正十二年,任翰林院待制,后官至江南行台监察御史。他诗文曲词,皆善。元苏天爵《题孟天昉拟古文后》称其“学博而识敏,气清而文奇”。所作散曲仅存〔越调·天净沙〕《十二月乐词》十三首,见于《列朝诗集》《元诗选》。著有《孟待制文集》已佚。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曲是《十二月乐词》中描写七月景色的一首。孟昉在《十二月乐词·序》中说:“尝读李长吉十二月乐词,其意新而不蹈袭,句丽而不慆淫因增损其语,而隐括为《天净沙》,如其首数不惟于樽席之间,便于宛转之喉;且以发长吉之蕴藉,使不掩其声者。”由此可见,作者是在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的基础上加以删改提炼,创作出《天净沙》十三首(含十二月及闰月)。这一改编既便于樽前席上吟唱,也使李贺诗作得以传扬。李贺原作于唐代,孟作写于元代;前者为乐府诗体,后者则转为小令曲调。“时有升降,言有雅俗,调有古今,声有清浊”,但皆“发人心之和”(《序》)。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元散曲,作于七月初秋的月夜,静谧无人、景色怡人之时。全篇自成意境,茫茫无边的云海,玉液般珍贵的露水,孤芳自赏的兰花,星光闪烁的天河北斗,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摹画出静谧又略带凄清的夜色,超脱红尘的喧嚣而表达出一种淡泊闲适的心态。

2. 写作手法

叠字:“星依云渚溅溅,露零玉液涓涓。宝砌衰兰剪剪”三句中,“溅溅”“涓涓”“剪剪”三组叠字用得很巧妙,既有形容传神之妙,也有音韵和谐朗朗上口之工,可谓精妙。

3. 分段赏析

“星依云渚溅溅,露零玉液涓涓”,此句化用李贺“星依云渚冷,露滴盘中圆”诗意。星依云渚,犹如舟泊江岸,水声溅溅;露珠滴落,恰似琼浆缓流,涓涓不绝。较之原句,“溅溅”“涓涓”二词尤为精妙,前者状江流奔涌之势,后者摹细水长流之态,既形成对比,又韵律和谐。“宝砌衰兰剪剪”则化用李贺“衰蕙愁空园。夜天如玉砌”之句。“宝砌”即“玉砌”,喻指夜空;如水夜色中,兰草虽衰却仍齐整如剪。“溅溅”“涓涓”“剪剪”三组叠字用得很巧妙,既有形容传神之妙,也有音韵和谐朗朗上口之工。“碧天如练”同样源自“夜天如玉砌”之意象,“光摇北斗阑干”则脱胎于“晓风何拂拂,北斗光阑干”。夜空澄澈,月光如练;斗转星移,北斗横斜,不觉已至拂晓。北斗绕极而转,昼夜不息:傍晚见于西北,子夜隐于正北,破晓再现东北。故“光摇北斗阑干”一句,已暗含“晓风何拂拂,北斗光阑干”的时序变迁之意。“摇”字很有神韵,有一种摇曳生辉的效果。全篇自成意境,茫茫无边的云海,玉液般珍贵的露水,孤芳自赏的兰花,星光闪烁的天河北斗,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摹画出静谧又略带凄清的夜色,超脱红尘的喧嚣而表达出一种淡泊闲适的心态。

4. 作品点评

整曲脱胎于李贺乐府诗,篇幅虽短小,但就单个片段而言,却更为形象贴切,可谓语言精练而情感真挚。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张养浩《【中吕】普天乐_水挪蓝,山》

下一篇:元·王恽《水调歌头·送王修甫东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