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lái
·
·
jīn
zhuāng
bǎo
jiàn
cáng
lóng
kǒu

朝代:元作者:张弘范浏览量:2
jīn
zhuāng
bǎo
jiàn
cáng
lóng
kǒu
dài
hóng
róng
guà
tóu
jīng
yǐng
zhòu
huá
liú
zhì
qiū
xuān
mǎn
fèng
huáng
lóu

译文

使用的宝剑上装饰着黄金,龙形纹饰的剑鞘包裹着锋利的刀刃,装饰着红绒的虎头金牌悬挂在玉带下。在旌旗的影子里,骏马奔腾,天气秋高气爽,志气豪迈,期待为朝廷建功立业,名垂青史。

逐句剖析

"金装宝剑藏龙口":使用的宝剑上装饰着黄金,龙形纹饰的剑鞘包裹着锋利的刀刃,

# 龙口:有龙形纹饰的剑鞘。,金装:黄金装饰。装,一作“妆”。

"玉带红绒挂虎头":装饰着红绒的虎头金牌悬挂在玉带下。

# 虎头:指虎头牌,皇帝颁发给从军武将便宜行事的金牌。

"旌旗影里骤骅骝":在旌旗的影子里,骏马奔腾,

# 骅骝:是周穆王八骏之一,骏马。,旌旗:一作“绿杨”。

"得志秋":天气秋高气爽,志气豪迈,

# 志:一作“意”。

"喧满凤凰楼":期待为朝廷建功立业,名垂青史。

# 凤凰楼:宫中的楼阁。这里指代朝廷。,喧:一作“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喜春来》是元代张弘范所作的元曲。该曲描绘了一位古代大将的威武形象,展现其立下战功后志得意满的心情。运用对句“金装宝剑藏龙口,玉带红绒挂虎头”刻画人物,以“藏”“挂”等动词表现将军的威武和俊逸;“旌旗影里骤骅骝”通过场景描写烘托氛围,“得志秋,喧满凤凰楼”用夸张表现凯旋的热闹。分段来看,前两句写将军外在形象,第三句写骏马奔驰场景,最后写凯旋之景。作品语言简洁凝练,画面感强,在元代曲坛中,以其豪迈风格独树一帜,刻画人物生动传神。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初名将、诗人

张弘范(1238~1280),元代名将、诗人。字仲畴,易州定兴(今属河北)人。蒙古中统三年为行军总管,围李璮于济南,后为万户,参与围攻襄樊之役。又从伯颜攻宋,为前锋渡江。至元十五年任蒙古汉军都元帅,南取闽广。张弘范擅长诗赋,少时曾师从郝经、王鹗等名儒。其诗词“雅韵清辞,雍容谐协”,南宋文人邓光荐评价其平生驰骋沙场,又性格豪气,为“千古一奇”,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当世儒将。著有《淮阳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左丞相伯颜领行中书省总兵攻宋,次年十一月分三路攻临安,至元十三年(1276年)正月,三路元兵会师临安,二月南宋幼主出降。据明叶子厅《草木子》载,伯颜与张弘范(排行第九)元帅席上各作《喜春来》小令,此曲即为张弘范唱和之作,是在元军灭宋,取得重大胜利的背景下创作,体现出当时元军将领的得意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描绘古代将领及其征战凯旋场景的元曲。描写了一位古代大将威武雄壮的姿态,表达出一种豪迈得意的情感,反映了当时元军灭宋后的气势和将领的心境。

2. 写作手法

烘托:“旌旗影里骤骅骝”,以旌旗的影子和骏马的奔驰,烘托出出征时的威武气势,“光影驰西流”般有画面感。夸张:“得志秋,喧满凤凰楼”,用“喧满”夸张地表现出凯旋还朝时的热闹,突出将军的得志。细节描写:“藏”“挂”“骤”“满”等动词的运用,通过细节刻画,生动展现场景和人物状态,使读者如临其境。

3. 分段赏析

“金妆宝剑藏龙口,玉带红绒挂虎头”以工整对句勾勒将军英武之态。黄金镶饰的宝剑入鞘,一“藏”字似抑实扬,暗含剑鸣出鞘的蓄势张力;玉带红绒间,虎头金牌斜挂腰间,“挂”字写出金牌晃动的灵动意趣。“金”“玉”“红”描摹色泽质地,“龙口”“虎头”渲染威严气势,字字皆有其用。​“旌旗影里骤骅骝”则与前两句的实写不同,转为借光影传神韵。骏马疾驰,在旌旗交错的光影间一闪而过,“骤”字既点出速度,更勾勒出骏马矫健身姿,将元军铁骑的飒爽之态娓娓道来。​末句“得志秋,喧满凤凰楼”写凯旋归朝,城中欢庆。全诗由将军形象至战马疾驰,再到凯旋盛景,画面层层递进。最终以一“喧”字收束,将色彩、光影、动态融于一体,令整首小令浑然天成。作者精选“藏”“挂”“骤”“满”等动词,与句尾平声相协,读来抑扬顿挫,气势铿锵。相较伯颜小令的沉稳大气,此曲更显勇将的剽悍不羁,在元代曲坛多为归隐叹世之作的氛围中,别具一格。​

4. 作品点评

《喜春来》在元代曲坛具有独特地位,语言简洁却生动形象,如“藏”“挂”“骤”“满”等动词的运用,使画面感跃然纸上。通过对将军形象和凯旋场景的描绘,展现出元军的威武和将领的豪迈。与伯颜的小令相比,此曲突出勇将本色,在弥漫着叹世归隐情绪的元代曲坛,以其雄赳赳气昂昂的风格独步,刻画人物和场景生动传神,传达出的情感豪迈得意,具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和历史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帅才相量,名言其志。

元末明初叶子奇《草木子》卷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马致远《四块玉·酒旋沽》

下一篇:元·顾从礼《黄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