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uāng
diào
·
·
yàn
ér
luò
jiān
líng

朝代:元作者:张养浩浏览量:2
yún
lái
shān
gèng
jiā
yún
shān
huà
shān
yīn
yún
huì
míng
yún
gòng
shān
gāo
xià
zhàng
yún
shā
huí
shǒu
jiàn
shān
jiā
鹿
mián
shān
cǎo
shān
yuán
huā
yún
xiá
ài
shān
jià
kàn
shí
háng
yún
shān
ài
zán

译文

白云飘来,山上的景致更佳,白云飘去,山上的景致依然美如画;山因为云的来去时暗时明,云随着山势高低忽上忽下。我倚着手杖站立在高山云海之中,回头就看见山的那边。野鹿睡在草丛里,山猿在玩弄着野花。因这变幻迷人的云霞,我爱上了这山峰,它的美无价,我走走看看,那云雾缭绕的山峰,其实也是爱我的呀。

逐句剖析

"云来山更佳":白云飘来,山上的景致更佳,

"云去山如画":白云飘去,山上的景致依然美如画;

"山因云晦明":山因为云的来去时暗时明,

# 晦明:时暗时明。晦,昏暗不明。

"云共山高下":云随着山势高低忽上忽下。

"何仗立云沙":我倚着手杖站立在高山云海之中,

# 云沙:犹言云海。这里指苍茫空旷、云沙相接之处。,何仗:即倚杖。

"回首见山家":回头就看见山的那边。

# 山家:山那边。家,同“价”。

"野鹿眠山草":野鹿睡在草丛里,

"山猿戏野花":山猿在玩弄着野花。

"云霞":因这变幻迷人的云霞,

"我爱山无价":我爱上了这山峰,它的美无价,

"看时行踏":我走走看看,

# 行踏:来来往往、边走边看的样子。,时:一作云。

"云山也爱咱":那云雾缭绕的山峰,其实也是爱我的呀。

# 咱:我。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双调·雁儿落兼得令》是元代张养浩创作的一首散曲。作品以“云”“山”为核心,描绘自然山水之美。前四句写云与山的动态关系:云来山更显灵秀,云去山如画卷舒展;山因云而明暗交替,云与山高低相映,画面鲜活多变。接着由远及近,“何仗立云沙”写立足高处回望,引出“山家”(山间居所);“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以“眠”“戏”二字,勾勒出山间动物闲适自在的场景,增添生机。结尾直抒胸臆:“我爱山无价”,直言对山水的珍视;“云山也爱咱”更以拟人手法,写云山似与人相惜,人景交融,情感真挚。此曲摹云绘山,绘就云山缥缈之景,字里行间寄寓对云山之眷恋,尽显遁世归隐之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文章家、诗人、曲家

张养浩(1269?~1329),元代文章家、诗人、曲家。字希孟,号齐东野人,别号顺庵,晚号云庄老人,谥文忠,济南(今属山东)人。早年荐为东平学正,历监察御史、礼部尚书、中书省参议,因上疏触怒英宗,遂辞官归隐。天历二年关中大旱,起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积劳而病卒于任所。张养浩与元明善、曹元用齐名,号称山东“三俊”。其诗多写民生疾苦,诗风颇受散曲影响,通俗晓畅,风致潇洒。散曲风格豪宕放旷,超逸雄浑,时有清丽俊爽之气。其以散曲反映社会重大主题,提高了散曲的社会功能。代表作品有《山坡羊·潼关怀古》。有政论集《三事忠告》,诗文集《归田类稿》,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从曲词的内容来看,这首曲子应该是作者在隐居历城期间创作的。张养浩隐居历城是在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年),当时他五十二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田园散曲。描绘了自然山水之美,展现了云与山灵动多变的动态关系、山间动物闲适自在的场景及山家幽居的意境,表达了对云山的珍视与眷恋,以及遁世归隐的情怀。

2. 写作手法

映衬:以动衬静:“鹿眠猿戏,俨然世外桃源”一句,以鹿的安睡、猿的嬉戏这一静一动的生活场景,映衬出山中环境的静谧与生机。鹿猿的自在,既暗示此处远离尘嚣,又反衬作者“倚杖”流连、目注神驰的沉醉状态。

3. 分段赏析

这首带过曲以“退隐”为主题,通过描绘云、山、野鹿、山猿等自然景物,以及诗人自身的活动,展现了退隐生活的闲适与人与自然交融的愉悦。前四句“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聚焦云与山的互动。“云来”“云去”以动态视角写山景变化——云聚时山更显灵秀,云散时山如画卷;山的明暗随云的遮蔽、显露而交替,山的高低与云的位置相互映衬。这几句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云绕山的动态画面,“更佳”“如画”直接点出山景之美,读来画面感十足。接下来“倚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转向人物活动。“倚仗”写出诗人闲适的姿态,“立云沙”点明他身处山间云气缭绕之地;“回首”一动作自然引出“山家”(山间居所),视线从远及近,画面由自然过渡到生活场景。“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进一步铺陈山家周围的环境:野鹿在草丛中安睡,山猿在花丛里嬉戏,用动物的闲适烘托山间的静谧与生机,画面温馨自然。最后四句“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直抒胸臆。“云霞”承接前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引出“我爱山无价”的感慨——山景之美无法用金钱衡量,是诗人退隐后心灵的归宿。“看时,行踏”以口语化的短句,表现诗人看山、走山时的自在;结尾“云山也爱咱”将山人格化,仿佛山也眷恋着诗人,人与自然相互喜爱的情感跃然纸上,更显退隐生活的和谐与满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雁儿落带得胜令》是从云山的美好对大自然的礼赞,写得很清新明丽,看出他岁月的优游。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荣誉委员曾永义《黑暗时代的自由颂——元人散曲》

# 此带过曲描绘了一幅云山缥缈的优美图画,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写景由远而近,自上而下,层次分明。云与山物与我融为一体,清新明丽,令人心旷神怡。用拟人手法写云山,堪称妙笔。李白《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辛弃疾《贺新郎》:“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本曲末句意境与之相似。

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邓元煊《元曲:彩图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李俊明《感皇恩 出京门有感》

下一篇:元·赵孟《虞美人·池塘处处生春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