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ǎi
xiāng
zhú
zhī

朝代:元作者:杨维桢浏览量:3
cháo
lái
cháo
tuì
退
bái
yáng
shā
bái
yáng
ér
chú
hǎi
áo
gān
shì
miǎn
nóng
lái
xuě
shā
mén
qián
hǎi
tān
dào
zhú
jiē
qián
xīng
sāo
péng
féi
sān
suì
wèi
shí
láng
zài
hǎi
dōng
guī
hǎi
tóu
fēng
chuī
yáng
bái
huā
hǎi
tóu
ér
yáng
bái
yáng
huā
mǎn
tóu
zuò
yán
jīn
liǎng
tiān
tóng
tuó
yán
miàn
shuāng
jiǎo
chēng
dāng
guān
tuō
shòu
huáng
jīng
shēng
nìng
dāng
jià
pán
shì
jìn
jià
dōng
jiā
tíng
hǎi
xiāng
zhú
zhī
fēi
gǎn
fēng
rén
zhī
chuī
tíng
mín
zhī
guān
mín
fēng
zhě
huò
yǒu
yān

译文

白茫茫的沙滩潮水涨起又退去,白洋的姑娘为晒盐手拿锄耙。这样的苦日子什么时候能熬到头,那时我才能不用每天晒盐。海岸坍塌接近家门前的竹篱笆,台阶前涌上了味腥肉肥的蟛子。孩子都三岁了还不认识他父亲,夫君你远在东海什么时候回归。海边大风吹得杨白花到处飞扬,海乡的姑娘唱起《杨白歌》。杨花满头好像盐粒一样飞舞,但斤两太轻根本不用添铜铊。盐民脸被晒得黑如墨汁,赤着双脚,当着官的面脱下裤子挨打。别人有女儿宁愿嫁给盘瓠,也发誓不要就近嫁给宋家亭的盐民。这些《海乡竹枝歌》不敢说可以承继国风的传统精神,只是反映老百姓的疾苦罢了。对官员了解民情或许有可取之处。

逐句剖析

"潮来潮退白洋沙":白茫茫的沙滩潮水涨起又退去,

# 白洋沙:白茫茫的沙滩。洋,宽广的样子。,退:一作去。

"白洋女儿把锄耙":白洋的姑娘为晒盐手拿锄耙。

# 把锄耙:指晒盐时用锄耙翻动。,洋:一作沙。

"苦海熬干是何日":这样的苦日子什么时候能熬到头,

"免得侬来爬雪沙":那时我才能不用每天晒盐。

# 雪沙:指盐。,侬:江浙一带人称自己为“侬”,与“我”的意思相同。

"门前海坍到竹篱":海岸坍塌接近家门前的竹篱笆,

# 前:一作头。

"阶前腥臊蟛子肥":台阶前涌上了味腥肉肥的蟛子。

# 蟛子:螃蟹的一种。

"孲伢三岁未识父":孩子都三岁了还不认识他父亲,

"郎在海东何日归":夫君你远在东海什么时候回归。

"海头风吹杨白花":海边大风吹得杨白花到处飞扬,

# 海头:海边。

"海头女儿《杨白歌》":海乡的姑娘唱起《杨白歌》。

"杨花满头作盐舞":杨花满头好像盐粒一样飞舞,

"不与斤两添铜铊":但斤两太轻根本不用添铜铊。

# 铜铊:秤砣。

"颜面似墨双脚赪":盐民脸被晒得黑如墨汁,赤着双脚,

"当官脱裤受黄荆":当着官的面脱下裤子挨打。

"生女宁当嫁盘瓠":别人有女儿宁愿嫁给盘瓠,

# 盘瓠:古代传说为帝高辛氏所畜犬。

"誓莫近嫁东家亭":也发誓不要就近嫁给宋家亭的盐民。

"《海乡竹枝》非敢以继风人之鼓吹":这些《海乡竹枝歌》不敢说可以承继国风的传统精神,

"于以达亭民之疾苦也":只是反映老百姓的疾苦罢了。

"观民风者或有取焉":对官员了解民情或许有可取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海乡竹枝歌》是元代文学家杨维桢所创作的民歌,也是组诗,共有四首。这组诗通过盐女的视角,生动地展现了海乡儿女的日常生活,同时深入反映了浙江沿海地区的风土人情以及盐民所承受的苦难,凸显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其一写渔女劳作之苦,其二述海坍家破、亲人分离之痛,其三描煮盐女劳作艰辛却无所得,其四诉渔民受官吏欺压之惨。诗歌的语言清新脱俗,意涵深远,成功地将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相互融合。景物描写方面,不仅展现了浓厚的地方特色,还与盐女的身份完美契合,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文学家

杨维桢(1296~1370),元代文学家。一作杨维祯,字廉夫,号铁崖。因擅吹铁笛,自号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杨维桢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一生致力于诗文辞赋的革新,亦工散曲,又善行草书。其尤以倡导古乐府而追随者甚众,形成“铁雅诗派”。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其在创造手法上有浪漫主义的特点,好驰骋异想,运用奇辞,受李贺影响很深。代表作品有《丽则遗音》《铁崖先生古乐府》《东维子文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杨维桢于元泰定四年(1327年)考中进士,先后担任天台府尹及浙江绍兴钱清场盐司令,对盐民的生活有了深入的了解。《海乡竹枝歌》这组诗,正是他任职钱清场盐司令时期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风俗民歌,描绘了海乡女儿和盐亭工人在压迫与剥削下的辛酸生活,生动形象地勾勒出海乡儿女的日常生活画卷,充分彰显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2. 写作手法

对比:“杨花满头作盐舞,不与斤两添铜铊”杨花轻盈飘舞的自然之美与盐工劳作的沉重现实形成鲜明对比。盐工的劳动成果被忽视,凸显底层劳动者的价值被剥削。将海乡百姓的苦难具象化,既批判了元末社会的腐败与不公,也展现了劳动人民在绝境中的坚韧。情景交融:“潮来潮退白洋沙”,看似是海乡日常的潮汐之景,实则暗含劳作的“无休无止”,潮水涨落不定,盐女需随潮汐反复耙沙制盐,永无停歇,白洋沙既是盐场环境,又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煎熬,凸显生存的沉重。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诗中,开篇两句“潮来潮退白洋沙,白洋女儿把锄耙”清晰地描绘了故事的发生地点以及主要人物。那些生活在白洋沙的盐民之女,早早地便手握锄耙,日复一日地忍受着煎熬与辛劳,在盐田中忙碌。后两句“苦海熬干是何日,免得侬来爬雪沙”则深刻地传达了盐女们对这种日复一日的繁重劳动的厌倦与无奈,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改变命运的渴望。第二首诗以“门前海坍到竹篱,阶前腥臊蟛子肥”开头,生动地勾勒出一幅海乡特有的景象。而接下来的“孲𤘅三岁未识父,郎在海东何日归”则将目光转向一位孤独的海乡少妇,她独自一人艰难地抚养着年幼的孩子,丈夫久出海未归,她的生活中充满了无助与辛酸。第三首诗的前两句“海头风吹杨白花,海头女儿《杨白歌》”展现了一幅独特的画面:即便生活艰苦,盐女们在劳作之余仍能找到片刻的欢愉,以苦中作乐的方式面对生活。然而,接下来的“杨花满头作盐舞,不与斤两添铜铊”却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盐价低廉,盐民们的辛勤劳作换来的却是微薄的收入,生活依旧困顿。第四首诗以“颜面似墨双脚赪,当官脱袍受黄荆”开篇,从外貌上描绘了海乡妇女们因常年辛勤劳作而在阳光下暴晒得黝黑的皮肤,以及她们生活的艰辛。接下来的描述更是令人动容:在封建制度的压迫下,盐民们被抓到衙门,当着官吏的面被剥去衣物,遭受荆条鞭打,这种屈辱和痛苦不仅是对肉体的折磨,更是对尊严的践踏,深刻揭露了元代盐官的残暴统治。最后,以“生女宁当嫁盘瓠,誓莫近嫁宋家亭”作为全诗的结尾,表达了盐民们在无尽的苦难中对命运的不甘与愤慨,以及对这种生活彻底的绝望与决绝,进一步强化了整首诗的主题。

4. 作品点评

在《海乡竹枝歌》中,杨维桢巧妙地将美与丑进行对比。诗中那些辛勤劳作、任劳任怨的盐民,怀揣着早日脱离苦海的愿望,这是审美理想的具体体现。而对盐官恶行的揭露,在审美理想的观照下,使对“丑”的否定升华出对“美”的追求。这种强烈的美丑对照,更进一步彰显了竹枝词的独特审美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廉夫自负五言小乐府在七言绝句之上。然七言竹枝诸篇,当与小乐府具为绝唱。刘梦得以后,罕有伦比。而竹枝尤妙。

清翁方纲《石洲诗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许有壬《忆秦娥·长安陌》

下一篇:元·宋《菩萨蛮·丹阳道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