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ái
zhú
zhī
shí
shǒu

朝代:元作者:杨维桢浏览量:3
dòng
tíng
gān
sān
cùn
huáng
yín
chǐ
cháng
dōng
nán
jiā
wèi
rén
zhī
shǎo
shí
yóu
jìn
shàng
fāng

译文

洞庭湖的余柑有三寸大小,色泽金黄饱满,笠泽江的银鱼长达一尺,身形修长洁净。东南地区的美味佳肴,知道的人却很少,这样的珍馐美味,却无法进献给朝廷享用。

逐句剖析

"洞庭余柑三寸黄":洞庭湖的余柑有三寸大小,色泽金黄饱满,

"笠泽银鱼一尺长":笠泽江的银鱼长达一尺,身形修长洁净。

"东南佳味人知少":东南地区的美味佳肴,知道的人却很少,

"玉食无由进上方":这样的珍馐美味,却无法进献给朝廷享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苏台竹枝词十首(其五)》是元代诗人杨维桢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一说是薛兰英、蕙英写的。此诗前两句聚焦地方特产,"洞庭余柑三寸黄"从颜色与形态角度描绘洞庭余柑的鲜黄饱满,"笠泽银鱼一尺长"则以具体长度凸显笠泽银鱼的修长洁净,二者对仗工整,画面感鲜明,展现出东南地区独特的物产之美;后两句转向抒情议论,"东南佳味人知少"直言这些美味少有人知晓,"玉食无由进上方"遗憾它们无法作为珍馐进献到帝王面前,暗含对地方珍品未获重视的感慨。全诗语言质朴自然,通过对物产的细腻刻画与简洁议论,既呈现了东南物产的丰美,又流露出对其未能广为人知的惋惜,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与生活气息。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文学家

杨维桢(1296~1370),元代文学家。一作杨维祯,字廉夫,号铁崖。因擅吹铁笛,自号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杨维桢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一生致力于诗文辞赋的革新,亦工散曲,又善行草书。其尤以倡导古乐府而追随者甚众,形成“铁雅诗派”。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其在创造手法上有浪漫主义的特点,好驰骋异想,运用奇辞,受李贺影响很深。代表作品有《丽则遗音》《铁崖先生古乐府》《东维子文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前两句以白描手法聚焦东南物产,“洞庭余柑三寸黄”从色彩与形态着笔,“三寸黄”既以量化数字勾勒余柑的饱满鲜黄,又暗含成熟丰饶之意;“笠泽银鱼一尺长”则以“一尺”的夸张长度凸显银鱼的修长洁净,二者以“三寸”“一尺”形成工整数字对仗,在视觉对比中展现洞庭、笠泽两地特产的鲜明特征,语言质朴自然,尽显竹枝词贴近生活的民间风格。后两句笔锋一转,“东南佳味人知少”以“佳味”与“人知少”的反差直抒胸臆,流露对地方珍品未获关注的惋惜;“玉食无由进上方”借“玉食”象征宫廷珍馐,“无由”二字强化无力感,既遗憾物产难入上层视野,亦隐含对元代社会阶层隔阂与文化传播局限的深层思考,全诗通过物象形貌的细腻刻画与情感的递进转折,在平易语言中寄寓对地域物产价值与社会现实的双重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丁鹤年《暮春(二首)》

下一篇:元·元好问《浣溪沙 别纬文张兄》

猜你喜欢